何占豪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周建平 摄)
聚焦第五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
昨天下午,在甬担任第五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评委的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在市图书馆“天一讲堂”作了《<梁祝>的创作背景及艺术赏析》的讲座,与宁波的音乐爱好者分享对这首流传了40多年的名曲的温馨记忆。
《梁祝》被誉为“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而来到宁波,这位78岁的老人想得最多的还是“外来声乐民族化”的问题,他希望宁波“以大赛为契机,能成为一座‘美声之城’。”
做评委:更注重情感的表达
本次大赛的评委以歌唱家居多,作为一名作曲家,与具有丰富舞台表演经验的歌唱家同场打分,标准有何不同?对此,何占豪说,歌唱家对曲目非常熟悉,对选手的音色、音准很敏感,而作曲家、指挥家更注重选手情感的表达、对演唱内容的准确诠释,“尤其是一些歌剧片段,需要有饰演角色的肢体动作等表演,作曲家对选手表演艺术的要求更仔细些。”
谈到选手的表现,何占豪评价:“这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声乐大赛,外国选手有优势,如果比昆曲,他们可能比不过中国选手,但是比意大利歌剧,他们具有优势,不过中国选手学习外来艺术很努力,很用心,表现不错。”
谈比赛:希望注入“中国风”
让何占豪感触很深的是,这次比赛从比赛曲目到演唱语言的“外国特色”,他说:“初赛中,选手演唱的全是外国曲目,用的是意大利语。观察观众的反应,我发现来学习观摩的居多,真正懂得欣赏意大利歌剧的很少。”这一发现让何占豪深思,他认为,虽然这是国际声乐大赛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但是比赛的最终目的是让引进的外来先进音乐形式为更多的老百姓所接受和喜欢,“如何给美声艺术注入我们民族化的内容、风格?这需要中国艺术家的共同努力。”
何占豪举例说,著名作曲家、演奏家马思聪的小提琴对中国民歌《思乡曲》、《塞外舞曲》的精彩演绎,《黄河协奏曲》中钢琴流淌出的黄河的气势磅礴,都堪称中西方音乐完美融合的典范。“而外国的歌剧像《图兰朵》,虽然融合东西方元素,但它终究是外国人的想像,它在艺术上很完美,在内容上和东方的实际情况却相差很大。”何占豪思考着,“希望通过大赛的有意引导,在不久后能在比赛中听到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具有‘中国风’的歌剧作品。”
东道主:成为“美声城”
对于大赛的举办城市宁波,何占豪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一座城市如何让外来的文化艺术成为自己文化特色的东西”。他说,要普及一项艺术形式,群众基础很重要,比如新加坡每所学校中都有一个中国民族乐团,民乐的群众基础很好,中国扬州被称为“筝城”,宁波能否成为“美声城”呢?
为此他建议:“以大赛为契机,宁波可以在每个单位组成合唱队,普及美声艺术;可以每年举行美声演唱比赛等活动,培养群众基础;可以大力培养美声艺术人才,使我们的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美声城’,从而大大提升宁波艺术的知名度。”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