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探访宁波“大水缸”——来自白溪水库的报道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0-20 09:48:33报料热线:81850000

本报记者在库区环保公厕旁采访挑粪工人。

  位于宁海县岔路镇的白溪水库,是宁波市民的“大水缸”,平均每天向城区输送50多万吨原水,甬城居民所用的自来水,约一半来自白溪水库。这个“大水缸”的水质究竟怎么样,水库水源、水质能让人放心吗?近日,记者走进白溪水库进行全面探访。

  水库上游10多个村庄环境得到整治

  水库上游的山洋溪穿村而过,最终流入白溪水库。10月13日中午,记者来到山洋村,看到村里定点摆放着城市里常见的分类垃圾桶。村民胡八妹告诉记者,以前村民都习惯性地把垃圾扫进或倒进溪坑里,污水也排进溪坑里。白溪水库建成后,管理部门指导该村进行了一系列整治改造,库区垃圾实行三级翻运,即“村保洁、镇收集、县处理”,同时建立了专业的保洁队伍。“现在,我们已经养成了好习惯,把家里的垃圾都倒进垃圾桶里。村子干净了,也越来越漂亮了。”胡八妹说。

  记者发现,村里的厕所都是水冲式的,村里的公厕也是水冲式的。村民产生的污水,都通过污水管道经过三层净化,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后排放。叶岙村、里天河村和山洋村等水库上游村庄的污水处理工程已投入使用。同时,许多村庄的溪坑都得到了整修。

  据介绍,为了加强近水面小流域专项治理工作,市水利局每年从水资源费中专项划拨数百万元用于小流域河道综合治理。白溪水库上游14个行政村的环境得到整治。

  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量相当于大半个水库库容

  白溪水库拥有6.2万亩库区生态公益林,并在部分区域播种草籽,建立植被带,不断提升水库景区的环境质量。宁波市白溪水库管理局局长王建平告诉记者,生态公益林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护水资源,提高水库的涵养量。如果没有这些生态公益林,一下雨,山上的泥土就会直接流入水库内,就会破坏水库的水质,时间一长,淤泥在底层堆积,也会缩小水库的容积。

  据介绍,生态公益林不但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储水的作用。森林通过高耸的树干、繁茂的枝叶、丰富的灌木植物截留降水,大部分的水都被储存在森林中,再慢慢流入水库。这6.2万亩生态公益林每年的水源涵养量几乎相当于大半个白溪水库。同时,广阔的生态公益林也起到了吸收废气、防风防尘的作用。

  不让景区里的垃圾裸露一个小时

  提到白溪水库,人们自然会想起浙东大峡谷景区。浙东大峡谷作为白溪水库的一部分,位于水库的上游。

  王建平介绍说,白溪水库建设时,浙东大峡谷景区就存在了,由当地的旅游公司具体经营。为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市白溪水库管理局于2004年底出资1500万元,收购了这家旅游公司的全部资产,由水库管理局对景区进行统一管理。

  10月13日上午9时,天下着蒙蒙细雨。在浙东大峡谷观景台,记者见到了挑粪工柴世务。柴世务今年55岁,是附近叶岙村的村民。他挑着两只粪桶,一手拄着木棍。他说游客多时每天要挑六七担粪便,游客少时也有两三担。每担粪重约60公斤,来自景区的12个环保厕所。

  据白溪水库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接手浙东大峡谷后,通过关停森林公园景点、缩小景区经营范围、控制游客人数等措施,把旅游污染降到最低。并增配了6名环保人员,依靠垃圾箱和环保厕所,对景区产生的垃圾粪便经集中分类,打包后全部清运出库。

  在浙东大峡谷溪边,记者看到一名叫丁吉祥的环卫工人,正在用一根两三米长的竿子挑沉到溪里的一张纸巾。因为溪水流得比较急,丁师傅试了几次才成功。丁师傅今年59岁,也是附近村子的村民。他说,他和另外3名同事都在不停地巡视,发现垃圾就捡起来,不管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水里。他们的工作原则是:不能让景区里的垃圾裸露一个小时。

  浙东大峡谷与其他景区有一个显著不同点,就是景区内没有一家餐饮店。水库管理局把景区内唯一的一家清风寨饭店也改成了茶室。市白溪水库管理局副局长欧述俊说,这是为了杜绝餐饮污水排放。以前浙东大峡谷年游客量在20万人次以上,而去年降到了11万人次,仅此一项,就减少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原来的清风寨饭店每年有几十万元的利润,改成茶室后基本上处于保本经营状态。但这样做保证了“大水缸”的水质。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探访宁波“大水缸”——来自白溪水库的报道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0-20 09:48:33

本报记者在库区环保公厕旁采访挑粪工人。

  位于宁海县岔路镇的白溪水库,是宁波市民的“大水缸”,平均每天向城区输送50多万吨原水,甬城居民所用的自来水,约一半来自白溪水库。这个“大水缸”的水质究竟怎么样,水库水源、水质能让人放心吗?近日,记者走进白溪水库进行全面探访。

  水库上游10多个村庄环境得到整治

  水库上游的山洋溪穿村而过,最终流入白溪水库。10月13日中午,记者来到山洋村,看到村里定点摆放着城市里常见的分类垃圾桶。村民胡八妹告诉记者,以前村民都习惯性地把垃圾扫进或倒进溪坑里,污水也排进溪坑里。白溪水库建成后,管理部门指导该村进行了一系列整治改造,库区垃圾实行三级翻运,即“村保洁、镇收集、县处理”,同时建立了专业的保洁队伍。“现在,我们已经养成了好习惯,把家里的垃圾都倒进垃圾桶里。村子干净了,也越来越漂亮了。”胡八妹说。

  记者发现,村里的厕所都是水冲式的,村里的公厕也是水冲式的。村民产生的污水,都通过污水管道经过三层净化,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后排放。叶岙村、里天河村和山洋村等水库上游村庄的污水处理工程已投入使用。同时,许多村庄的溪坑都得到了整修。

  据介绍,为了加强近水面小流域专项治理工作,市水利局每年从水资源费中专项划拨数百万元用于小流域河道综合治理。白溪水库上游14个行政村的环境得到整治。

  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量相当于大半个水库库容

  白溪水库拥有6.2万亩库区生态公益林,并在部分区域播种草籽,建立植被带,不断提升水库景区的环境质量。宁波市白溪水库管理局局长王建平告诉记者,生态公益林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护水资源,提高水库的涵养量。如果没有这些生态公益林,一下雨,山上的泥土就会直接流入水库内,就会破坏水库的水质,时间一长,淤泥在底层堆积,也会缩小水库的容积。

  据介绍,生态公益林不但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储水的作用。森林通过高耸的树干、繁茂的枝叶、丰富的灌木植物截留降水,大部分的水都被储存在森林中,再慢慢流入水库。这6.2万亩生态公益林每年的水源涵养量几乎相当于大半个白溪水库。同时,广阔的生态公益林也起到了吸收废气、防风防尘的作用。

  不让景区里的垃圾裸露一个小时

  提到白溪水库,人们自然会想起浙东大峡谷景区。浙东大峡谷作为白溪水库的一部分,位于水库的上游。

  王建平介绍说,白溪水库建设时,浙东大峡谷景区就存在了,由当地的旅游公司具体经营。为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市白溪水库管理局于2004年底出资1500万元,收购了这家旅游公司的全部资产,由水库管理局对景区进行统一管理。

  10月13日上午9时,天下着蒙蒙细雨。在浙东大峡谷观景台,记者见到了挑粪工柴世务。柴世务今年55岁,是附近叶岙村的村民。他挑着两只粪桶,一手拄着木棍。他说游客多时每天要挑六七担粪便,游客少时也有两三担。每担粪重约60公斤,来自景区的12个环保厕所。

  据白溪水库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接手浙东大峡谷后,通过关停森林公园景点、缩小景区经营范围、控制游客人数等措施,把旅游污染降到最低。并增配了6名环保人员,依靠垃圾箱和环保厕所,对景区产生的垃圾粪便经集中分类,打包后全部清运出库。

  在浙东大峡谷溪边,记者看到一名叫丁吉祥的环卫工人,正在用一根两三米长的竿子挑沉到溪里的一张纸巾。因为溪水流得比较急,丁师傅试了几次才成功。丁师傅今年59岁,也是附近村子的村民。他说,他和另外3名同事都在不停地巡视,发现垃圾就捡起来,不管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水里。他们的工作原则是:不能让景区里的垃圾裸露一个小时。

  浙东大峡谷与其他景区有一个显著不同点,就是景区内没有一家餐饮店。水库管理局把景区内唯一的一家清风寨饭店也改成了茶室。市白溪水库管理局副局长欧述俊说,这是为了杜绝餐饮污水排放。以前浙东大峡谷年游客量在20万人次以上,而去年降到了11万人次,仅此一项,就减少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原来的清风寨饭店每年有几十万元的利润,改成茶室后基本上处于保本经营状态。但这样做保证了“大水缸”的水质。

[1]  [2]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