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高山流水引知音——宁波人与音乐的事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10-21 13:05:36报料热线:81850000

10月19日晚,第五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决赛现场。

本届声乐比赛是历届以来国际化程度最高的。

第五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主会场——宁波音乐厅。

10月9日,第五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抽签现场。

第五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开幕式上歌剧《图兰朵》演出情景。

  这几天,位于奉化江畔的宁波音乐厅门口,花团锦簇,各国国旗飘扬。音乐厅里面,不时传出美妙歌声,时而高吭入云,时而婉转低回,音色清亮,令人沉醉。

  昨天,第五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终于落幕。近10天时间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86名选手引吭高歌,用最纯粹、动听的声音诉说了各种音乐情感,不仅令宁波市民在家门口欣赏到世界各地最为优秀的美妙人声,也使本届声乐比赛成为历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令人颇感欣喜的是,本次比赛还出现了宁波人的身影,27岁的吕志强因为实现了该赛事自2005年落户宁波以来宁波人参赛的“零”的突破,而受到本地媒体瞩目。

  不过,疑问也随即产生:作为赛事主办地,之前连续两届都没有宁波选手入围,熬了6年才产生一个,声乐真的那么阳春白雪,非一般人所能及么?情况是否真实反映了当代宁波人在声乐方面的实力?

  关于第一个问题,须知中国国际声乐比赛乃高雅艺术的“奥林匹克”即可明了,奥运会可不是人人都能参加的。因此,也就不好判断宁波人这样的表现究竟是否属于正常范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宁波人在音乐方面曾经非常成器,颇可以引以为傲。

  追溯历史,推崇前辈,目的不在于沉缅,而在于砥砺奋进!

  宁波日报余 木/文 周建平/摄

  骨哨悠远

  吹响7000年远古回声

  清晨,锐利清脆的哨声划破旷野的沉寂,那是原始人狩猎时响起的骨哨声;傍晚,篝火旺了,骨哨声和着陶埙声、木鼓点,那么欢畅,那是劳作后心灵的释放……一节飞禽的骨头,三五个钻凿出来的孔洞,能吹出奇妙的旋律,这是河姆渡先人们的“神工”。

  1973年,伴随着宁波余姚境内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而出土的,除了大量稻秆、稻谷、陶器、玉器等,还有160余支骨哨。出土的骨哨,大都用鹰的骨头做成,距今约7000年。其中有一支骨哨,出土时腔内插有一根肢骨,将有孔的一段放入嘴里轻吹,同时抽动腔内肢骨,就可以吹出简单的乐曲。骨哨是目前为止有据可查的最古老的乐器,它出自我们宁波,充分说明了宁波这块土地与音乐有着一种神秘而密切的联系。

  如今,骨哨的声音仍然不时会在四明大地响起。余姚的文艺工作者朱德孚等人,仿造出土的骨哨,自制原始简陋的乐器,靠着想像来揣摩,创作出远古的音乐,以骨哨演奏的一曲《河姆渡遐想》,常引起人们悠悠思古的情绪。

  说到古代音乐和古代乐器,不能不说到古琴。琴棋书画,琴居其首。在中国,古琴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也是最具人格化的乐器。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中,古琴是以“圣人治世之音,君子修养之物”的面目呈现的。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而在中国琴史上,宁波便是一座占据着重要位置的城市,琴家名手辈出,如北宋的高僧琴家从信、演化、则全,南宋的吴文英、史弥远、丰有俊、朱翊,元明时期赫赫有名的“浙派徐门”,直至清代的华夏、孙传霁、张锡璜等,宁波与古琴有着难分难舍的缘分。除此之外,更有著名的古琴理论家、欣赏评论家袁桷、戴表元,以及近代以来古琴收藏名家虞和钦、秦康祥等。

  其中,“浙派徐门”的创始人是徐天民。他是严陵(今浙江建德)人,但经常往来于临安、天台和明州(今宁波)之间。一段时间,他住在他的学生、被誉为元代甬上第一大学士的袁桷家塾中,而袁桷的家塾就位于现在海曙区莲桥街的毛家巷内。徐天民最大的贡献是使浙派古琴传统在家族内代代相传,形成了渊源深厚的古琴家学,祖孙五代每代都产生著名琴家。同时,他培养了袁桷等众多浙东重要琴家,使浙派古琴音乐发扬光大,传至明代著名琴家徐和仲时,浙派古琴一度成为当时中国影响最大的古琴流派。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高山流水引知音——宁波人与音乐的事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10-21 13:05:36

10月19日晚,第五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决赛现场。

本届声乐比赛是历届以来国际化程度最高的。

第五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主会场——宁波音乐厅。

10月9日,第五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抽签现场。

第五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开幕式上歌剧《图兰朵》演出情景。

  这几天,位于奉化江畔的宁波音乐厅门口,花团锦簇,各国国旗飘扬。音乐厅里面,不时传出美妙歌声,时而高吭入云,时而婉转低回,音色清亮,令人沉醉。

  昨天,第五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终于落幕。近10天时间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86名选手引吭高歌,用最纯粹、动听的声音诉说了各种音乐情感,不仅令宁波市民在家门口欣赏到世界各地最为优秀的美妙人声,也使本届声乐比赛成为历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令人颇感欣喜的是,本次比赛还出现了宁波人的身影,27岁的吕志强因为实现了该赛事自2005年落户宁波以来宁波人参赛的“零”的突破,而受到本地媒体瞩目。

  不过,疑问也随即产生:作为赛事主办地,之前连续两届都没有宁波选手入围,熬了6年才产生一个,声乐真的那么阳春白雪,非一般人所能及么?情况是否真实反映了当代宁波人在声乐方面的实力?

  关于第一个问题,须知中国国际声乐比赛乃高雅艺术的“奥林匹克”即可明了,奥运会可不是人人都能参加的。因此,也就不好判断宁波人这样的表现究竟是否属于正常范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宁波人在音乐方面曾经非常成器,颇可以引以为傲。

  追溯历史,推崇前辈,目的不在于沉缅,而在于砥砺奋进!

  宁波日报余 木/文 周建平/摄

  骨哨悠远

  吹响7000年远古回声

  清晨,锐利清脆的哨声划破旷野的沉寂,那是原始人狩猎时响起的骨哨声;傍晚,篝火旺了,骨哨声和着陶埙声、木鼓点,那么欢畅,那是劳作后心灵的释放……一节飞禽的骨头,三五个钻凿出来的孔洞,能吹出奇妙的旋律,这是河姆渡先人们的“神工”。

  1973年,伴随着宁波余姚境内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而出土的,除了大量稻秆、稻谷、陶器、玉器等,还有160余支骨哨。出土的骨哨,大都用鹰的骨头做成,距今约7000年。其中有一支骨哨,出土时腔内插有一根肢骨,将有孔的一段放入嘴里轻吹,同时抽动腔内肢骨,就可以吹出简单的乐曲。骨哨是目前为止有据可查的最古老的乐器,它出自我们宁波,充分说明了宁波这块土地与音乐有着一种神秘而密切的联系。

  如今,骨哨的声音仍然不时会在四明大地响起。余姚的文艺工作者朱德孚等人,仿造出土的骨哨,自制原始简陋的乐器,靠着想像来揣摩,创作出远古的音乐,以骨哨演奏的一曲《河姆渡遐想》,常引起人们悠悠思古的情绪。

  说到古代音乐和古代乐器,不能不说到古琴。琴棋书画,琴居其首。在中国,古琴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也是最具人格化的乐器。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中,古琴是以“圣人治世之音,君子修养之物”的面目呈现的。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而在中国琴史上,宁波便是一座占据着重要位置的城市,琴家名手辈出,如北宋的高僧琴家从信、演化、则全,南宋的吴文英、史弥远、丰有俊、朱翊,元明时期赫赫有名的“浙派徐门”,直至清代的华夏、孙传霁、张锡璜等,宁波与古琴有着难分难舍的缘分。除此之外,更有著名的古琴理论家、欣赏评论家袁桷、戴表元,以及近代以来古琴收藏名家虞和钦、秦康祥等。

  其中,“浙派徐门”的创始人是徐天民。他是严陵(今浙江建德)人,但经常往来于临安、天台和明州(今宁波)之间。一段时间,他住在他的学生、被誉为元代甬上第一大学士的袁桷家塾中,而袁桷的家塾就位于现在海曙区莲桥街的毛家巷内。徐天民最大的贡献是使浙派古琴传统在家族内代代相传,形成了渊源深厚的古琴家学,祖孙五代每代都产生著名琴家。同时,他培养了袁桷等众多浙东重要琴家,使浙派古琴音乐发扬光大,传至明代著名琴家徐和仲时,浙派古琴一度成为当时中国影响最大的古琴流派。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