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鄞州
鄞州:一个人的邮路走了18年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0-24 09:20:31报料热线:81850000

往简陋的“邮箱”里放报纸。

老陈跟村民的关系很融洽。

晚饭后,就到小店里看看电视,聊聊天。

袜子很容易磨破。

四明山深处的鄞州章水镇大皎邮政所,只有一位邮递员,他就是陈华庆。

  由于大多数村庄都比较偏僻,一天内很难将所有报纸信件送到,于是老陈将线路分成了两条:一天送“大皎村—赤水村—字岩下村—茅镬村”,隔天则是“大皎村—杜岙村—周公宅水库—梅垅村”。

  快满60周岁的老陈,已经在这条一个人的邮路上走了18年。到明年初,他就可以退休了。

  10月20日上午,记者跟随老陈,沿第一条线路出发,单程约13公里。盘山公路坡陡弯多,电动车爬不上坡,老陈又不会骑摩托车,因此多年来他就背着近20公斤的报刊邮件,全靠一双脚走村串户。

  “习惯了就不苦。在家也一样要干农活,在山里挑担。”他说。

  途中,一辆车停在了老陈身边。“陈师傅,你到赤水?我带你去。”有村民热情地招呼老陈搭便车。不过,为了便捷,老陈大多还是会选择走山路,抄小道。

  四明山里,很难找到一大块平整的土地,民居多依山而建,条条石板小路连接着一户户人家。老陈熟练地上上下下,连喘气声也没有。

  邮路上情况多变,午饭时间无法固定。“这么多年了,我都是吃‘百家饭’。走到哪家,口渴了就倒点水,赶上中饭时间就吃饭。早的辰光10点多就吃了,迟的要到下午1点才能吃上。”

  那天,由于有记者相随,老陈事先联系了赤水村的村民徐国堂:“喂,国堂啊,今天有3个人来吃饭,饭多烧点。下饭?没关系的,有啥吃啥。”

  饭后,点根烟,喝口热茶,这是他最轻松的时候。徐国堂说,母亲的高血压药快吃完了,没时间下山买。“你把药盒子给我,我去镇上跑一趟,后天就给你带来了。”对于老陈来说,为村民捎带东西,乃至代缴电费、有线电视费等,已是家常便饭。

  面对一封从四川寄来的特快专递,老陈皱起了眉头:看看姓名,不认识;收信人的电话号码也有点模糊。后来,终于打通电话确认了收件人,老陈顿时笑逐颜开。

  村口,遇上一村民抱着小宝宝,老陈上前逗了逗孩子。“我外孙大的已经上高中了,小的也读小学五年级了。他们小时候,我忙着送信,一年也见不到几次面。”老陈说。

  送完茅镬村的报纸,当天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剩下的就是13公里回程路。“没有邮包,可以走得快点。”

  由于常年走山路,老陈最费的就是鞋袜,两个月就要换一双解放鞋。“鞋子都是右脚外面被磨破,左脚还是好好的。”

  采访当天,没有大太阳,穿行在林间小路上,还有些微风。饶是如此,记者的衣裳还是几乎湿透。

  下班后,老陈最大的娱乐,就是到隔壁的小店看看电视,聊聊天。

  “最怕的是雨雪天。下雨的时候,我打一把大伞,报纸用塑料纸包好,再套一件雨衣,不能把报纸弄湿。”老陈说,“山里雪下得早,结冰后道路很滑,路走多了又会出汗,刺骨的山风往衣服里钻,更冷了。”

  不过,一碰到恶劣天气,常会有村民给老陈打电话,让他在家歇歇,过两天再送好了。对于乡亲们的关心,老陈也用实际行动回报着。18年来,他很少请假,即使是国庆、春节等假期,他也是在家呆一晚,第二天又匆匆赶来了。

  18年来,陈华庆走的邮路累计约17万公里,可以绕地球赤道4圈多。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鄞州:一个人的邮路走了18年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0-24 09:20:31

往简陋的“邮箱”里放报纸。

老陈跟村民的关系很融洽。

晚饭后,就到小店里看看电视,聊聊天。

袜子很容易磨破。

四明山深处的鄞州章水镇大皎邮政所,只有一位邮递员,他就是陈华庆。

  由于大多数村庄都比较偏僻,一天内很难将所有报纸信件送到,于是老陈将线路分成了两条:一天送“大皎村—赤水村—字岩下村—茅镬村”,隔天则是“大皎村—杜岙村—周公宅水库—梅垅村”。

  快满60周岁的老陈,已经在这条一个人的邮路上走了18年。到明年初,他就可以退休了。

  10月20日上午,记者跟随老陈,沿第一条线路出发,单程约13公里。盘山公路坡陡弯多,电动车爬不上坡,老陈又不会骑摩托车,因此多年来他就背着近20公斤的报刊邮件,全靠一双脚走村串户。

  “习惯了就不苦。在家也一样要干农活,在山里挑担。”他说。

  途中,一辆车停在了老陈身边。“陈师傅,你到赤水?我带你去。”有村民热情地招呼老陈搭便车。不过,为了便捷,老陈大多还是会选择走山路,抄小道。

  四明山里,很难找到一大块平整的土地,民居多依山而建,条条石板小路连接着一户户人家。老陈熟练地上上下下,连喘气声也没有。

  邮路上情况多变,午饭时间无法固定。“这么多年了,我都是吃‘百家饭’。走到哪家,口渴了就倒点水,赶上中饭时间就吃饭。早的辰光10点多就吃了,迟的要到下午1点才能吃上。”

  那天,由于有记者相随,老陈事先联系了赤水村的村民徐国堂:“喂,国堂啊,今天有3个人来吃饭,饭多烧点。下饭?没关系的,有啥吃啥。”

  饭后,点根烟,喝口热茶,这是他最轻松的时候。徐国堂说,母亲的高血压药快吃完了,没时间下山买。“你把药盒子给我,我去镇上跑一趟,后天就给你带来了。”对于老陈来说,为村民捎带东西,乃至代缴电费、有线电视费等,已是家常便饭。

  面对一封从四川寄来的特快专递,老陈皱起了眉头:看看姓名,不认识;收信人的电话号码也有点模糊。后来,终于打通电话确认了收件人,老陈顿时笑逐颜开。

  村口,遇上一村民抱着小宝宝,老陈上前逗了逗孩子。“我外孙大的已经上高中了,小的也读小学五年级了。他们小时候,我忙着送信,一年也见不到几次面。”老陈说。

  送完茅镬村的报纸,当天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剩下的就是13公里回程路。“没有邮包,可以走得快点。”

  由于常年走山路,老陈最费的就是鞋袜,两个月就要换一双解放鞋。“鞋子都是右脚外面被磨破,左脚还是好好的。”

  采访当天,没有大太阳,穿行在林间小路上,还有些微风。饶是如此,记者的衣裳还是几乎湿透。

  下班后,老陈最大的娱乐,就是到隔壁的小店看看电视,聊聊天。

  “最怕的是雨雪天。下雨的时候,我打一把大伞,报纸用塑料纸包好,再套一件雨衣,不能把报纸弄湿。”老陈说,“山里雪下得早,结冰后道路很滑,路走多了又会出汗,刺骨的山风往衣服里钻,更冷了。”

  不过,一碰到恶劣天气,常会有村民给老陈打电话,让他在家歇歇,过两天再送好了。对于乡亲们的关心,老陈也用实际行动回报着。18年来,他很少请假,即使是国庆、春节等假期,他也是在家呆一晚,第二天又匆匆赶来了。

  18年来,陈华庆走的邮路累计约17万公里,可以绕地球赤道4圈多。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