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政策扶持,让一个民营剧团“底气十足”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0-26 07:25:53报料热线:81850000

  王文宝眼睛大,熟悉她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大眼睛阿姨”。这几天,“大眼睛阿姨”很忙,“我们的演出计划已经排到了11月底,一共36场,差不多每天都有一场。”王文宝开心地告诉记者。

  王文宝是鄞州下应众兴甬剧团的团长。这个甬剧团是一个地道的草台班子,50名成员中年纪最小的19岁,最大的65岁,有菜场卖猪肉的,有幼儿园教师,有全职家庭主妇……大家平日里各忙各的,等有演出时,就集结在一起。可就是这么一支“杂牌军”,去年演出了114场,足迹几乎遍及鄞州区所有乡镇,并且还走进了宁波逸夫剧院、上海兰心大戏院和上海世博会。

  “我喜欢甬剧,年轻时候就喜欢了。”7年前,王文宝放弃了中巴车售票员的工作,创办了下应众兴甬剧团。这个剧团就像她的孩子,用王文宝自己的话说,那是“削尖脑袋也要把它办好”。

  前三年,因为没有资金来源,“辛苦得很。”回想起往事,王文宝眼睛有些湿润,“当时,我们自掏腰包,凑了1万元。”为了节省开支,“演出的服装是团里的演员自己动手做的”。幕布也是廉价货,薄得“拉上幕布都能清晰地看到幕布后的人”。

  “我们是演一场亏一场。”王文宝一度以为剧团支撑不了多久了。但是到了2007年,事情出现了转机,“那年,我拉来了3万元的赞助。”而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2008年,鄞州区推出‘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民营剧团也可以参加,每演一场能拿3000元左右的补贴。”王文宝说,“那种把一元钱掰成两半用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在采访时,王文宝嘴里一直挂着一句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喜欢,我们这演起来,心里也热乎。”现在的下应众兴甬剧团早已名声在外,“我们一场演出通常有两个多小时,有些观众没有凳子,这一站就站两个多小时。也有观众特意赶了10多公里路来看我们的演出。”

  有一次,剧团去邱隘剧场演出,“我们演的是日夜场”。下午4点结束白天演出,晚上7点后又开演。“结果,有几个老人家就掏出大饼啃了起来。”王文宝觉得奇怪,就去问一个老婆婆:“您怎么不出去吃点饭再进来啊。”老婆婆回答说:“我就担心出去了再回来,位子就被人占了啊。”

  “老百姓这么喜欢我们,我们是再辛苦也值得啊。”王文宝有很多“粉丝”,每次演出一结束,很多观众就围上她了,“我连回答问题都来不及”。

  今年剧团花了16万多元,购置了一些道具,也重新置换了一些行头。“现在我们有电脑字幕,还有烟机、飘雪机等,舞台效果要多漂亮有多漂亮,都能跟人家专业剧团相媲美了呢!”王文宝得意地说。

  王文宝告诉记者,今年剧团还推出了两部经典戏,《半把剪刀》和《雷雨》,“宁波市甬剧团的王锦文、沃幸康都亲自来给我们指导。”事实上,往年剧团演出的剧目多是自创的,而且大都以农村为背景。“毕竟排一出经典戏花费不小,这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这个底气!”王文宝说。

  延伸阅读

  宁波“草根文化”蓬勃发展

  近年来,鄞州每年都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业余团队等级评定、专项经费补助奖励、菜单式免费培训等多项措施,全面激发鄞州群众“种文化”的热情,培育壮大了特色文艺团队。此外,鄞州还为业余文艺团队搭建了多样化的展演平台,引导支持其走精品化路子。宁波晚报记者 梅薇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政策扶持,让一个民营剧团“底气十足”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0-26 07:25:53

  王文宝眼睛大,熟悉她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大眼睛阿姨”。这几天,“大眼睛阿姨”很忙,“我们的演出计划已经排到了11月底,一共36场,差不多每天都有一场。”王文宝开心地告诉记者。

  王文宝是鄞州下应众兴甬剧团的团长。这个甬剧团是一个地道的草台班子,50名成员中年纪最小的19岁,最大的65岁,有菜场卖猪肉的,有幼儿园教师,有全职家庭主妇……大家平日里各忙各的,等有演出时,就集结在一起。可就是这么一支“杂牌军”,去年演出了114场,足迹几乎遍及鄞州区所有乡镇,并且还走进了宁波逸夫剧院、上海兰心大戏院和上海世博会。

  “我喜欢甬剧,年轻时候就喜欢了。”7年前,王文宝放弃了中巴车售票员的工作,创办了下应众兴甬剧团。这个剧团就像她的孩子,用王文宝自己的话说,那是“削尖脑袋也要把它办好”。

  前三年,因为没有资金来源,“辛苦得很。”回想起往事,王文宝眼睛有些湿润,“当时,我们自掏腰包,凑了1万元。”为了节省开支,“演出的服装是团里的演员自己动手做的”。幕布也是廉价货,薄得“拉上幕布都能清晰地看到幕布后的人”。

  “我们是演一场亏一场。”王文宝一度以为剧团支撑不了多久了。但是到了2007年,事情出现了转机,“那年,我拉来了3万元的赞助。”而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2008年,鄞州区推出‘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民营剧团也可以参加,每演一场能拿3000元左右的补贴。”王文宝说,“那种把一元钱掰成两半用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在采访时,王文宝嘴里一直挂着一句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喜欢,我们这演起来,心里也热乎。”现在的下应众兴甬剧团早已名声在外,“我们一场演出通常有两个多小时,有些观众没有凳子,这一站就站两个多小时。也有观众特意赶了10多公里路来看我们的演出。”

  有一次,剧团去邱隘剧场演出,“我们演的是日夜场”。下午4点结束白天演出,晚上7点后又开演。“结果,有几个老人家就掏出大饼啃了起来。”王文宝觉得奇怪,就去问一个老婆婆:“您怎么不出去吃点饭再进来啊。”老婆婆回答说:“我就担心出去了再回来,位子就被人占了啊。”

  “老百姓这么喜欢我们,我们是再辛苦也值得啊。”王文宝有很多“粉丝”,每次演出一结束,很多观众就围上她了,“我连回答问题都来不及”。

  今年剧团花了16万多元,购置了一些道具,也重新置换了一些行头。“现在我们有电脑字幕,还有烟机、飘雪机等,舞台效果要多漂亮有多漂亮,都能跟人家专业剧团相媲美了呢!”王文宝得意地说。

  王文宝告诉记者,今年剧团还推出了两部经典戏,《半把剪刀》和《雷雨》,“宁波市甬剧团的王锦文、沃幸康都亲自来给我们指导。”事实上,往年剧团演出的剧目多是自创的,而且大都以农村为背景。“毕竟排一出经典戏花费不小,这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这个底气!”王文宝说。

  延伸阅读

  宁波“草根文化”蓬勃发展

  近年来,鄞州每年都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业余团队等级评定、专项经费补助奖励、菜单式免费培训等多项措施,全面激发鄞州群众“种文化”的热情,培育壮大了特色文艺团队。此外,鄞州还为业余文艺团队搭建了多样化的展演平台,引导支持其走精品化路子。宁波晚报记者 梅薇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