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穿山甲 镇海棘螈等珍稀小动物藏身青山绿水间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0-29 13:02:44报料热线:81850000

白颈长尾雉

穿山甲

天童野生动物保护区

镇海棘螈

  中国宁波网讯 自2002年宁波启动野生动物保护区伊始,至今已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18个野生动物保护区。今天记者将带您走进奉化白颈长尾雉保护区、北仑镇海棘螈保护区和天童野生动物保护区,去看看那些小巧可爱却非常珍稀的小动物。

  白颈长尾雉:振翅摆尾赛孔雀

  位于奉化的斑竹白颈长尾雉保护区就是我市启动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工作后设立的第一个保护区。斑竹的生态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宁波可以说是数一数二。

  走进斑竹白颈长尾雉保护区,记者顿时感觉一股与众不同的湿润,绿树青葱欲滴,潺潺流水在山林中随处可见。空气中仿佛夹杂着水气和泥土的清香,沁人心脾。保护区的负责人对记者说,斑竹因为山林高耸延绵,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因此每逢阴雨天气,这里雨量十分充沛。

  湿润的环境和充沛的雨量为很多野生小动物提供了优厚的生长条件,白颈长尾雉就是其中之一。2002年,宁波动物园人工驯养繁殖了20只白颈长尾雉,市林业局经过多点挑选,最终将这些白颈长尾雉在斑竹放飞,并由此设立了保护区。

  白颈长尾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列为濒危物种。因为其颈部多为灰白色,尾巴较长,因此得名。在保护区的展示图片上,记者看到白颈长尾雉初看上去形状与一般山鸡相似,不过它的毛色却明显比山鸡艳丽许多。

  保护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白颈长尾雉是一种会飞的珍禽,它最漂亮的时候就是飞翔时的英姿。“当它张开翅膀,振翅高飞的时候,翅膀上斑斓的色彩就会呈现眼前,同时原本收起的条纹色尾巴也会霎时展开。你会看到五颜六色的羽毛在空中摆动,好看的程度绝不亚于孔雀。”负责人一板一眼地说道。

  明后年,省林业厅将对保护区内的白颈长尾雉数量进行追踪确认,届时也可知道白颈长尾雉在斑竹这个新家园里究竟生活得怎么样了。

  镇海棘螈:宁波独有的两栖类动物

  一听镇海棘螈的名字,会以为它们是一种生长在镇海的棘螈,其实,镇海棘螈就是它的全名,因为最早由我国两栖动物学家张孟闻于1932年在镇海县城湾村发现,于是定名为镇海棘螈。据文献史料记载,镇海棘螈距今已有1500万年的历史,可谓是两栖类动物的“长辈级”动物,是真正的活化石。从1932年到1992年之间,记录在册的被发现的镇海棘螈仅仅只有50尾。

  镇海棘螈保护区设立在北仑的瑞岩寺森林公园,这里植被丰富,气候相对湿冷,非常适宜镇海棘螈的生长。因为镇海棘螈数量稀少,非常珍贵,在保护区内受到了非常严格的保护,因为就连记者采访,也无法一睹其真容。

  不过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镇海棘螈外形很像娃娃鱼,不过身体比娃娃鱼略宽和扁,四肢也相对较短。“它的颜色有些灰暗,表皮上还有一道道勾勒出的纵横纹路,因为头部很像恐龙,之前有市民在东钱湖发现野生的镇海棘螈时还误以为捕到了怪兽。”该工作人员笑着跟记者说。

  通过对镇海棘螈的保护以及人工培育,目前其数量在350尾左右。虽然数量在增多,但是它依旧是极为濒危的物种。市林业局的专家告诉记者,像镇海棘螈这样的两栖动物是宁波特有的珍稀物种,目前在其他地方尚未发现。“正是因为镇海棘螈的稀有和标志性,在2005年,镇海棘螈还被选为中国女排国际大赛的主会场吉祥物,在赛事上大出了风头。”

  穿山甲:山林中的小霸王

  说起穿山甲,很多人都不陌生。这是一种生长在山林中的小动物,它体形狭长、全身带有鳞甲、尾巴扁平而长,背部隆起呈半球状更是辨认它的主要标志。

  在天童野生动物保护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受到重点保护。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穿山甲是名副其实的山林小霸王,它身手敏捷,动作迅速,又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所以类似蛇虫鼠蚁这类小动物都很怕它。他还说到,穿山甲的生长非常依赖原生态的山林,山林一旦遭到破坏,穿山甲的种群数就会立刻减少。

  当地村民郑庆辉20多年前是个猎户,靠在山上捕猎为生。他告诉记者,以前自己捕猎的时候经常能猎到穿山甲,有时甚至还有迷了路的穿山甲跑到山下的村庄来。但是近几年穿山甲的数量明显减少了许多。“一方面随着环境被破坏,穿山甲们都躲进了深山。另一方面也与附近老百姓的私自捕猎大有关系。”郑庆辉说。

  不过,老郑也表示,现在大家的保护意识也在加强,偶尔有捕到穿山甲的村民,也会想方设法送到有关部门那里。老郑说,如今很多村民都知道要保护环境,保护小动物,这样做的目的其实也是保护他们自己。“小动物们都没有了,说明我们的环境被破坏了,那我们老百姓生活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宁波晚报记者李廷振/文市林业局/图

编辑: 张赛霞纠错:171964650@qq.com

穿山甲 镇海棘螈等珍稀小动物藏身青山绿水间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0-29 13:02:44

白颈长尾雉

穿山甲

天童野生动物保护区

镇海棘螈

  中国宁波网讯 自2002年宁波启动野生动物保护区伊始,至今已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18个野生动物保护区。今天记者将带您走进奉化白颈长尾雉保护区、北仑镇海棘螈保护区和天童野生动物保护区,去看看那些小巧可爱却非常珍稀的小动物。

  白颈长尾雉:振翅摆尾赛孔雀

  位于奉化的斑竹白颈长尾雉保护区就是我市启动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工作后设立的第一个保护区。斑竹的生态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宁波可以说是数一数二。

  走进斑竹白颈长尾雉保护区,记者顿时感觉一股与众不同的湿润,绿树青葱欲滴,潺潺流水在山林中随处可见。空气中仿佛夹杂着水气和泥土的清香,沁人心脾。保护区的负责人对记者说,斑竹因为山林高耸延绵,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因此每逢阴雨天气,这里雨量十分充沛。

  湿润的环境和充沛的雨量为很多野生小动物提供了优厚的生长条件,白颈长尾雉就是其中之一。2002年,宁波动物园人工驯养繁殖了20只白颈长尾雉,市林业局经过多点挑选,最终将这些白颈长尾雉在斑竹放飞,并由此设立了保护区。

  白颈长尾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列为濒危物种。因为其颈部多为灰白色,尾巴较长,因此得名。在保护区的展示图片上,记者看到白颈长尾雉初看上去形状与一般山鸡相似,不过它的毛色却明显比山鸡艳丽许多。

  保护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白颈长尾雉是一种会飞的珍禽,它最漂亮的时候就是飞翔时的英姿。“当它张开翅膀,振翅高飞的时候,翅膀上斑斓的色彩就会呈现眼前,同时原本收起的条纹色尾巴也会霎时展开。你会看到五颜六色的羽毛在空中摆动,好看的程度绝不亚于孔雀。”负责人一板一眼地说道。

  明后年,省林业厅将对保护区内的白颈长尾雉数量进行追踪确认,届时也可知道白颈长尾雉在斑竹这个新家园里究竟生活得怎么样了。

  镇海棘螈:宁波独有的两栖类动物

  一听镇海棘螈的名字,会以为它们是一种生长在镇海的棘螈,其实,镇海棘螈就是它的全名,因为最早由我国两栖动物学家张孟闻于1932年在镇海县城湾村发现,于是定名为镇海棘螈。据文献史料记载,镇海棘螈距今已有1500万年的历史,可谓是两栖类动物的“长辈级”动物,是真正的活化石。从1932年到1992年之间,记录在册的被发现的镇海棘螈仅仅只有50尾。

  镇海棘螈保护区设立在北仑的瑞岩寺森林公园,这里植被丰富,气候相对湿冷,非常适宜镇海棘螈的生长。因为镇海棘螈数量稀少,非常珍贵,在保护区内受到了非常严格的保护,因为就连记者采访,也无法一睹其真容。

  不过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镇海棘螈外形很像娃娃鱼,不过身体比娃娃鱼略宽和扁,四肢也相对较短。“它的颜色有些灰暗,表皮上还有一道道勾勒出的纵横纹路,因为头部很像恐龙,之前有市民在东钱湖发现野生的镇海棘螈时还误以为捕到了怪兽。”该工作人员笑着跟记者说。

  通过对镇海棘螈的保护以及人工培育,目前其数量在350尾左右。虽然数量在增多,但是它依旧是极为濒危的物种。市林业局的专家告诉记者,像镇海棘螈这样的两栖动物是宁波特有的珍稀物种,目前在其他地方尚未发现。“正是因为镇海棘螈的稀有和标志性,在2005年,镇海棘螈还被选为中国女排国际大赛的主会场吉祥物,在赛事上大出了风头。”

  穿山甲:山林中的小霸王

  说起穿山甲,很多人都不陌生。这是一种生长在山林中的小动物,它体形狭长、全身带有鳞甲、尾巴扁平而长,背部隆起呈半球状更是辨认它的主要标志。

  在天童野生动物保护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受到重点保护。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穿山甲是名副其实的山林小霸王,它身手敏捷,动作迅速,又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所以类似蛇虫鼠蚁这类小动物都很怕它。他还说到,穿山甲的生长非常依赖原生态的山林,山林一旦遭到破坏,穿山甲的种群数就会立刻减少。

  当地村民郑庆辉20多年前是个猎户,靠在山上捕猎为生。他告诉记者,以前自己捕猎的时候经常能猎到穿山甲,有时甚至还有迷了路的穿山甲跑到山下的村庄来。但是近几年穿山甲的数量明显减少了许多。“一方面随着环境被破坏,穿山甲们都躲进了深山。另一方面也与附近老百姓的私自捕猎大有关系。”郑庆辉说。

  不过,老郑也表示,现在大家的保护意识也在加强,偶尔有捕到穿山甲的村民,也会想方设法送到有关部门那里。老郑说,如今很多村民都知道要保护环境,保护小动物,这样做的目的其实也是保护他们自己。“小动物们都没有了,说明我们的环境被破坏了,那我们老百姓生活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宁波晚报记者李廷振/文市林业局/图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张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