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曙启文路的一端,与居民小区相隔不到百米处矗立着4幢大楼,这是集研发、销售、生产于一体的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总部。近日,记者在福特公司看到:一尘不染的车间内,几条通讯继电器自动化流水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旁边一幢楼内,60多名工程师则在抓紧研发和测试国际市场最新产品。
“近年来,我们将制造环节大规模转移到四川和江苏,留在海曙总部的主要是研发、销售、管理和技术,以及部分高端生产环节和自动化生产线,目前基本形成了总部经济框架和雏形。”在公司的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董事长杨晓厦这样告诉记者。
福特公司的产能转移之路是被逼出来的。2003年以来,公司的产值增长了近4倍,工人从几百人增加到两千人,成为国内继电器行业前三强企业。而作为宁波中心城区的海曙,几乎没有工业用地可供,根本不能满足高速扩张的企业用地需求。
如何解决企业扩张和用地紧缺的矛盾?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政策引导下,福特公司找到了突破口——进行产能转移,发展总部经济。今年春节刚过,公司在江苏泗阳县投资近5000万元的一期生产基地投用。此前,公司已于2004年在四川绵阳市设立首个市外生产基地,两个基地总占地150亩,已建成厂房面积3万多平方米,拥有员工1000余人。
此次产能转移,使福特公司各分厂和总部间的产业分工更明晰。两个省外生产基地预留了足够的用地,可以满足公司今后5至8年的产能扩张需要。
今年前三季度,福特公司在四川和江苏的生产基地产值超过1亿元,占公司总产值的比例在50%以上。“随着新工厂生产流水线的批量投用,今后宁波总部的生产规模会越来越小,同时腾出更多的厂房和空间,用于培育和壮大总部经济。”杨晓厦如是表示。
将生产车间“搬出去”
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张,通常需要以土地资源保障为基础,因此存在企业发展的刚性需求与土地供给的有限性这对矛盾。从宁波的实际来看,目前这对矛盾相当突出:今年全市计划用地指标仅3.5万亩,尚不够几百家大企业建造新厂房,而且要兼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留给企业的指标会更少。在土地的倒逼之下,企业要加快调整产业链结构,将生产车间外迁到土地资源丰富的省市,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制造环节和产能转移后,企业自身也要“腾笼换业”,在宁波发展总部经济、营销中心、研发中心等,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升级。宁波日报记者 俞永均 王岚 海曙记者站 潘婷婷
(市发改委规划政策处处长 杨兵杰)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