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姜山镇朝阳幼儿园,婆媳两任园长卖楼倾力办学的故事,不仅感动了远近的家长,更让这所有着28年历史的老幼儿园拥有了更多的人情味。
婆婆在良种场办起幼儿园
1983年9月,朝阳乡办起了幼儿园,当年38岁的婆婆王惠娣被任命为园主任。当时,幼儿园既无园舍,又无资金,更没有经验的教师和像样的设备、教玩具。园舍暂借乡中心小学两间小屋,教玩具是几只皮球和几根绳子,保教人员连王惠娣在内只有3名,孩子却有85名。
几个月后,人们发现,原先一些邋邋遢遢的农家孩子,小脸蛋和小手都洗得干干净净,还会念儿歌、讲故事。更多的家长要求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没有园舍,怎么办?王惠娣四处奔走,寻求解决办法。
1984年5月,朝阳乡政府决定将原良种场的7间仓房作幼儿园园舍。王惠娣一看,傻了眼,仓房陈旧低矮,还漏雨。她靠着两条腿起早摸黑,走遍了全乡13个村和20多家企业,筹集资金,把5间平房翻建成教学楼。
一副热心肠,一双灵巧手,王惠娣将幼儿园带到了省市先进行列,她本人也相继被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模。卖了四套房才买下幼儿园到上世纪90年代末,入园儿童达到550多名。此时迎来了体制改革,幼儿园在2000年要姓“私”。姜山镇党委鼓励园长王惠娣买下来,但她非常犹豫。
一方面,她万分不舍得自己苦心经营了半辈子的幼儿园;另一方面又感觉自己年已55岁,马上要退休了。但最关键的因素是,买下幼儿园需要一次性付75万元,家里没有那么多钱!
“卖房!”王惠娣把自己家的两套房卖了,小儿子和媳妇邬佩珠鼎力支持,也卖掉了家里两套房支持母亲办学。她又向亲朋好友借贷,这才凑足了钱。
但此时,幼儿园已经放开办学,私人幼儿园在全镇各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朝阳幼儿园入园幼儿骤降至160人。
在激烈的竞争中,朝阳幼儿园孜孜不倦地坚持着优质办学的理念,并买来面包车接送孩子入园。第二年,王惠娣把邬佩珠领进了幼儿园,要求她放弃财务本业,从最基层的教师岗位做起。
“做幼儿事业一定得有爱心,媳妇心好、肚量大,干这行我看行。”王惠娣带上了媳妇这个“徒弟”,逼着她去读书、进修、考证,培养起了接班人。
“婆媳大战”也要卖房修园
2008年,王惠娣决定退休,邬佩珠出任园长。“婆婆做得那么好,我接手了也不能丢脸,一定要做得更好,超过婆婆。”
25年过去了,这所当年风云一时的幼儿园已经略显破旧了。一次,前来视察的区教育局负责人很诧异地问:“是省三级么?设施这么旧,复评能通过么?”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邬佩珠。
邬佩珠下决心让幼儿园重新焕发生命力,她卖掉了自己的婚房,花40多万元重新装修幼儿园,又新聘请了6名教师和3名保育员,准备争创省二级二类幼儿园。
但在卖房上等级这件事上,却上演了“婆媳大战”。王惠娣给媳妇写建言信,痛阵加大投入后带来的种种弊端:幼儿园上等级后,班级名额更少,保育费并不能增收,而开支却要加大,工资都有可能发不出,这卖房的钱何时才能收回?
“我们只有一个女儿,房子有得住就行。要说牵挂,就是办好幼儿园,让朝阳的孩子和这里的外来务工者子女都能有个快乐童年。”邬佩珠如此回复婆婆。
见媳妇不肯收手,暑假还一个劲地往幼儿园砸钱:外墙装修,室内装潢,教学设备添置,大型玩具增加,教职工也上升到36人……王惠娣越看越心疼,又不愿当面争执,只好一封接一封地写建言信,可6封信全部石沉大海,而媳妇的装修工程却结束了。
新学年,幼儿园面貌焕然一新,软件、硬件设施可与公办幼儿园媲美。如今,入园幼儿上升到370人,达到10个班级,并顺利被评为区卫生文明幼儿园、市现代化达标幼儿园、省二级二类幼儿园,园内小朋友更加多才多艺,在全区幼儿泥塑比赛、幼儿科幻画比赛中频频获奖。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退休三年多的王惠娣重新回到校园,不禁感慨万千。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