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记者 易 鹤 董小芳 通讯员 杨 益 文/摄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最开心的时刻是看到别人开心,他们把付出当成是快乐之源,他们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细水长流的温暖……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志愿者,英文名叫“Volunteer”,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据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的统计,截至目前,在宁波,这样的人至少有70万,其中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到了35.9万!从1998年作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志愿服务队伍系统化开发的地市级城市开始,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宁波一张靓丽的名片。
今年12月5日是第25个国际志愿者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志愿者群体,记者提前采写了这组来自基层一线的稿件,衷心希望有更多人认识志愿者,加入志愿者,乐做志愿者。
他
深入社区天天服务
老胡其实不老,55岁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不少,头上一顶红色的志愿者帽子格外显眼。“这是我自己从网上买的,还不错吧。”老胡笑着说。
这样一个似乎有点“山寨”的老胡,却干着一件非常“不山寨”的活儿!
每天早上6点,老胡准时起床。匆匆吃完早饭,就开着他那辆二手小面包车出了门。
上周四,记者在江东区明楼北区碰见他时,他正在面包车里忙得不可开交。车门口,四五个老人还在排队等候。
老胡的这辆车够显眼。围绕车身走一圈,前面是一块写着老胡服务项目和时间的黑板;两边贴满了他曾经服务过的一些老人开心的笑脸;后面是老胡为自己打的“广告”和服务承诺。
探头进去,面包车里“别有洞天”,简直是一个“百宝箱”。高科技的“摄影机器人”、婚纱、彩色打印机、音响、空调等一应俱全。
“这个背景好不好?看这里,看这里,笑眯眯,好的,非常漂亮!”在老胡的指导下,不一会儿,一张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湾”前的留影就交到了来拍照的老夫妻手上。
“这车子我找人改装过了,现在成了我的公益摄影棚!”老胡笑着说,“你看,这套‘摄影机器人’能合成世界各地的风景照,可让老人过了把旅游瘾呢!”
91岁的张奶奶被女儿搀扶着走下了面包车。“这是我刚拍的照片,好看吧!”张奶奶说,自己上了年纪,腿脚不方便,很多年没走出过小区的大门了。“心里惦记着得拍张照片,免得百年后连张像样的照片也没有,可是一直没拍成。今天胡师傅进小区来为老年人服务,真是太方便了!”
老胡的本事可不止这一点!中药切片打粉、量血压、磨刀……样样他都手到擒拿,还特别利索。
“这些都是在为老人服务中摸索和学习来的。”老胡说,他从2004年开始为老年人服务,当时他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夕阳红志愿者”,专门进养老院、社区为老年人拍照片。
在和老人闲聊中,他发现了老人更多的需求,于是就先买来工具自个儿学习,学会了就带过来为老人服务。“像这个磨刀,我刚学会时,一天最多磨十来把。现在熟练了,有一天最多磨了57把!”
一旁等候的史爷爷接过话:“胡师傅的服务真是贴心呢!我上午拜托他磨的那两把刀,已经在家里闲置好几年了。扔舍不得,不扔又派不上用场。出去找找,也没有磨刀的。今天经胡师傅这么一磨,跟新的一样!”
老胡的服务项目里还有一项很“特殊”。他把很多失踪儿童的信息和照片制作成一幅海报挂在车身上,“没有了孩子,一个家庭就完了。我希望通过大家的帮助,让更多的家庭可以团圆,同时也借此提醒大家看好自己的孩子。”
如今,走街串巷为老人服务成了老胡的“主业”。用他的话说:“只要车子不抛锚,我就每天去社区服务!”于是他又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天天志愿者”。
至今,老胡已经记不清自己走过了多少社区和养老院,单拍照一项,大约就有2万位老人接受过他的服务。
天天如此,累吗?
“累!真是很累!一天下来,整个人垮了似得!”老胡说,每天晚上躺到床上,各种酸痛袭来,才知道这一天有多忙。
既然累,还天天坚持,为什么?
“因为开心!”老胡回答得很干脆,“谁都有老的时候,能为他们做点事情,我觉得很有意义。我想,等有一天我也老了,如果有人愿意这样为我服务,我也会很开心。将心比心,就觉得这么做值了!”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