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宁海
专家学者昨日齐聚宁海实地走访
当地农民叫“毛白”,做饭太硬适合熬粥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1-02 10:56:38报料热线:81850000

每粒稻谷都长有两三厘米长的顶芒。

  昨天,在宁波市种子管理站、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海县农技总站专家组的陪同下,宁波大学退休教授季老先生,终于来到海拔600多米的宁海县桑洲镇长田头村,见到了自己多年来一直苦苦寻找的宁海红米。

  据季老先生介绍,《红楼梦》分别在第53回、第42回和第75回提到“御田胭脂米”,且见证了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引起了他的兴趣。2004年春节前,宁海一位朋友童方根送给他10公斤红米,他吃了感觉很像资料中描写的“御田胭脂米”。后来,他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发现,清康熙年间,曾担任过宁波府知府和苏州织造的李煦(为曹雪芹的外公),在江浙一带大力推广过“御田胭脂米”,其中一部分种子曾流入宁海。

  昨天到了长田头村,季老先生才知道,其实2004年童方根送给他的红米就产自这里。这里的红米种在一片高山梯田里,目前已收割完毕。这里交通不是很方便,翻过高山就是天台了,村民平时要出山得步行一两个小时,赶集的日子才会有中巴车进村。“目前村里只剩下三四户人家在种这种米,都是自己吃吃的,产量加起来只有几千斤。”73岁的村民李和台介绍说,种子是清朝留下来的,由于每粒稻谷都长有两三厘米长的顶芒,像毛发一样,颜色看起来有点白,当地人叫“毛白”。稻秆又高又细,容易倒伏,只适合在高山的冷水田里种植。产量虽然不高,但营养丰富,是民间产妇常用的滋补品,所以在上个世纪农业合作社集体推广高产杂交稻时,部分村民仍坚持在一些田间角落种植,并一直保留至今。

  “真的不虚此行,现场所见所闻为我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参观结束后,季老先生高兴地表示,首先,作为一个传统的品种,宁海清代红米能传承下来,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其次,通过现场走访,让他对宁海红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宁海县农技总站高级农艺师、县首席粮食专家童相兵听说他对《宁海县农作物品种志》感兴趣,就特意把资料带到现场,里面清楚地写了:根据宁海光绪十八年县志记载,宁海有一个品种叫“早红”,引入年份为康熙年代,属单季旱稻。

  “其实在没听说什么‘御田胭脂米’之前,我们已经在小面积试种。”宁波市农科院的安学军,另一个身份是驻桑洲科技特派员,她说,早在今年5月份,桑洲就启动了一个“高山有色米”项目,选了红米和黑米两个品种,其中红米种子就来自长田头,第一年已在桑洲的里山季和田洋卢试种,效果还不错。

  安学军表示,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尽快拿到相关检测数据,并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原来,宁海红米到底具有什么营养成分,与其他红米品种有什么区别,目前都还缺乏科学数据的支撑。晚报报道后,她还接到了许多要求购买红米的电话,有些人吃了以后反映“太硬煮不熟”。她说,事实上,宁海红米做饭是很硬,比较适合熬粥,且熬粥也要“少米、多水、时间长”。宁波晚报记者 王霞开 通讯员 童晓静 文/摄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专家学者昨日齐聚宁海实地走访

当地农民叫“毛白”,做饭太硬适合熬粥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11-02 10:56:38

每粒稻谷都长有两三厘米长的顶芒。

  昨天,在宁波市种子管理站、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海县农技总站专家组的陪同下,宁波大学退休教授季老先生,终于来到海拔600多米的宁海县桑洲镇长田头村,见到了自己多年来一直苦苦寻找的宁海红米。

  据季老先生介绍,《红楼梦》分别在第53回、第42回和第75回提到“御田胭脂米”,且见证了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引起了他的兴趣。2004年春节前,宁海一位朋友童方根送给他10公斤红米,他吃了感觉很像资料中描写的“御田胭脂米”。后来,他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发现,清康熙年间,曾担任过宁波府知府和苏州织造的李煦(为曹雪芹的外公),在江浙一带大力推广过“御田胭脂米”,其中一部分种子曾流入宁海。

  昨天到了长田头村,季老先生才知道,其实2004年童方根送给他的红米就产自这里。这里的红米种在一片高山梯田里,目前已收割完毕。这里交通不是很方便,翻过高山就是天台了,村民平时要出山得步行一两个小时,赶集的日子才会有中巴车进村。“目前村里只剩下三四户人家在种这种米,都是自己吃吃的,产量加起来只有几千斤。”73岁的村民李和台介绍说,种子是清朝留下来的,由于每粒稻谷都长有两三厘米长的顶芒,像毛发一样,颜色看起来有点白,当地人叫“毛白”。稻秆又高又细,容易倒伏,只适合在高山的冷水田里种植。产量虽然不高,但营养丰富,是民间产妇常用的滋补品,所以在上个世纪农业合作社集体推广高产杂交稻时,部分村民仍坚持在一些田间角落种植,并一直保留至今。

  “真的不虚此行,现场所见所闻为我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参观结束后,季老先生高兴地表示,首先,作为一个传统的品种,宁海清代红米能传承下来,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其次,通过现场走访,让他对宁海红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宁海县农技总站高级农艺师、县首席粮食专家童相兵听说他对《宁海县农作物品种志》感兴趣,就特意把资料带到现场,里面清楚地写了:根据宁海光绪十八年县志记载,宁海有一个品种叫“早红”,引入年份为康熙年代,属单季旱稻。

  “其实在没听说什么‘御田胭脂米’之前,我们已经在小面积试种。”宁波市农科院的安学军,另一个身份是驻桑洲科技特派员,她说,早在今年5月份,桑洲就启动了一个“高山有色米”项目,选了红米和黑米两个品种,其中红米种子就来自长田头,第一年已在桑洲的里山季和田洋卢试种,效果还不错。

  安学军表示,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尽快拿到相关检测数据,并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原来,宁海红米到底具有什么营养成分,与其他红米品种有什么区别,目前都还缺乏科学数据的支撑。晚报报道后,她还接到了许多要求购买红米的电话,有些人吃了以后反映“太硬煮不熟”。她说,事实上,宁海红米做饭是很硬,比较适合熬粥,且熬粥也要“少米、多水、时间长”。宁波晚报记者 王霞开 通讯员 童晓静 文/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