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师者耕心。”记者当以百姓之心为心。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记者走向基层,用百姓的语言、用百姓的眼睛,更重要的是用百姓的心,作为报道的根本立场,察民情、解民瘼、疏民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脚下这片厚重的土地,和土地之上的基层百姓,正是新闻不竭的“源头”。
基层有民生,亦有国脉。理解了基层,才能理解我们所身处的国家,也才能真正地服务于百姓的利益,而这正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
宁报集团设100个基层联系点
从8月下旬起,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开展“情系百姓、走访百个基层点”活动,在全市设立了100个基层联系点,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建领域各行各业的基层一线。
集团领导、编委成员带头转变作风,赴基层蹲点,开展调研采访活动。9月27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何伟深入重山紧锁的四明山,与40多位干部群众面对面,共同交流老区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面临的新课题。采访历时4天,行程800多公里,深入调研之后写下通讯《四明山革命老区蹲点报告:巧念生态致富经》。10月11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徐正来到余姚河姆渡镇,走进厂房,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采访后采写的通讯《凤凰涅槃获新生——河姆渡镇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为宁波块状经济提供了可供剖析借鉴的实例。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各家报纸、网站,也在重点版面、页面,推出了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专题专栏,持续刊发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报道。
今夏,宁波日报的记者在深入基层采访时发现,众多窗口办事单位由于午间休息,给市民办事带来诸多不便。针对这个现象,宁波日报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午休时间窗口单位该如何便民服务”的系列报道,全市窗口单位纷纷响应,目前已全部推出午间便民服务。
小学、幼儿园门口接送拥堵的难题困扰着学校家长。宁波晚报记者在走基层中得知市机关二幼和海曙交警大队试行志愿者在幼儿园附近接送孩子,就策划“护苗队”报道进行舆论动员。目前,“护苗队”的做法将在全市推广。
中国宁波网的全媒体记者,深入宁海的乡镇街道、田间村头,采访“老何说和”现象的来龙去脉。自8月上旬起,《文明城市需要“老何说和”》系列报道已推出10余篇,IP综合访问量达2万多次,网友反响热烈。
只有沉得下去,才能写出感人新闻
东南商报本着“满腔热情,贴心服务”的办报理念,在海曙区中心小学、市公交总公司、市急救中心、铁路东站、白鹤派出所、望春姚丰社区、宁波牛奶集团等设立了14个基层联系点,足迹遍布全市各地,近距离报道百姓生活。
东南商报要求记者编辑经常深入基层联系点开展调研,蹲点记者每月两次到蹲点单位调研,每月采写3~4篇“走转改”系列报道稿件。
今年1月中旬开始,东南商报开设“记者新春基层行”专栏。8月,又开设“来自商报记者联系点的报道”专栏,每周刊发栏目稿件达4~5篇,一批采写作风严谨、文风平实、反映问题深入实际的稿件纷纷涌现。
9月1日开学之际,商报记者毛信意专程走进有“鄞州的西藏”之称的四明山区杖锡小学。她说:“脚底板下出新闻,记者只有沉得下去,才能发现新闻,写出感人的新闻。”她写的《鄞州杖锡小学地处四明山腹地 6个年级只有29名学生、10位教师 这里有宁波最小的小班化教育》,报道了扎根深山的小学教师为山区脱盲脱贫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广大读者。
商报记者孙美星深入探访宁波牛奶集团位于杭州湾的生态牧场,采写了《宁波牛奶的奶源来自哪里》,用真实的现场见闻回答了广大市民的疑问。孙美星说:“如果不到基层去,不走近百姓生活,冷暖不相知,新闻稿件无疑会很干涩,而这次深入最一线采访,带着问题去,了解更细致,写稿子也更顺手。”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