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2011·感动宁波"十大慈善新闻事件和人物回顾
稿源: 宁波晚报   2012-01-18 10:15:33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道德之光 闪耀甬城

  1.孙永海无偿捐献3器官拯救5人

  推荐单位:宁波晚报、宁波电视台等

  关键文章:《来宁波打工的孙永海老伯昨晚捐献了3个器官》

  爱心回放:孙永海,四年多前从哈尔滨老家来宁波打工的一个普通外来务工人员。2011年12月13日晚上7时52分,60岁的他停止了呼吸,其肝、肾脏、眼角膜被一一取下,连夜送至其他医院,植入5名重病已久的患者体内。孙永海成为宁波被列为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城市后的第一位器官捐献者。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他捐献出3种器官,点燃了5个人对生命的希望和信心。

  感动理由:“感谢”二字,对孙永海及其家人来说,实在是太轻、太单薄了。他的大爱义举,在感动我们的同时,更叫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和付出,我们心底的爱与力量,来自于感恩和勇气。

  2.64岁居民陈杏娣为排队购票者免费送粥

  推荐单位:宁波晚报、钱江晚报、中国宁波网、北仑区慈善总会等

  关键文章:《北仑“送粥奶奶”,一碗热粥温暖民工返乡路》

  爱心回放:2011年1月春运期间,北仑区64岁的居民陈杏娣出门时经常看到在冰天雪地里排队买票的长长队伍,觉得这些外来务工者回趟家实在太不容易。从20日开始,她坚持凌晨3点起床,熬好4大锅粥、煮好5大热水瓶姜汤。5点钟出门,用三轮车拉着粥和姜汤到售票站。她的事迹被央视、新华社等先后跟踪报道,一时间红遍网络,感动中国。

  感动理由:一碗小小的滚烫的粥,却温暖着异乡人回家的路。“送粥奶奶”的感人之处,正在于她所做事情的“微小”、真挚。

  3.龚学明15年为5700余名贫困学子牵线

  推荐单位:宁波日报

  关键文章:《“助学红娘”龚学明帮助5700余名贫困学子的故事》

  爱心回放:40岁的龚学明是慈溪市浒山街道一家洗车场的小老板,曾获浙江慈善奖。1997年,他捐助了龙泉的两个贫困生。此后,他成立了蓝天下爱心工作室,开始了漫长的助学之路。在助学路上跋涉了整整15年,他用了70多万元,捐助了100多名贫困学子,并给全国5700余名贫困学子在宁波找到了爱心使者。

  感动理由:用时间来衡量,他坚持了15年;用数量来衡量,他使5700余名贫困学子成功结对爱心家庭。他用心底的无私大爱,诠释着慈善无界的理念,圆了几千名孩子的读书梦。

  4.获中华慈善奖的“千村慈善帮扶基金”

  推荐单位:宁波日报

  关键文章:《“千村慈善帮扶基金”获中华慈善奖》

  爱心回放:2008年,江北区慈善总会率先建立了“村级慈善帮扶基金”,2010年初,市慈善总会吸取江北区的成功经验,推出了“千村慈善帮扶基金”工程。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共建立了村(社区)慈善帮扶基金1056个,基金总额4.95亿元。去年7月,由市慈善总会报送的“千村慈善帮扶基金”慈善项目获得了我国公益慈善领域中的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

  感动理由:农民也可以做慈善?如何让基层慈善项目取信于人?“千村慈善帮扶基金”给的答案是:让村民感到“好事做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

  5.“百色助学”传递宁波的爱心力量

  推荐单位:现代金报

  关键文章:《温暖2011“百色助学”活动》

  爱心回放:2011年5月,现代金报独家推出的“百色助学”活动,用捐资助学的形式,帮助红色根据地广西百色的贫困学子有书可读,为建党90周年献礼。通过“百色助学”活动的系列报道,甬城爱心涌动,无数市民表示希望帮助这些面临失学的孩子,近百家宁波商家自发组成爱心联盟传递爱心。目前,已在云南香格里拉改建了一所学校,在贵州从江县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感动理由:爱心助学的路上,宁波人一直在行走着。从云南到贵州,从甘肃到四川,从普通市民到爱心企业……这是一场没有“绝对主演”的电影,因为人人都是主角,倾力奉献着爱心和热情。

  6.新宁波人姜旭东赡养3孤老

  推荐单位:宁波日报

  关键文章:《新宁波人姜旭东赡养孤寡老人的故事》

  爱心回放:姜旭东,江北区清河路3B连锁酒店的一名外来务工人员,10多年来,用他的一颗赤子之心,演绎了一段来自黄土高坡的人间真情。他不顾自己的颠沛和清贫,先后将3位素不相识的孤寡老人领回家,供养在甘肃陇南山村老家。他已经记不清多少次给老人们汇钱了。基本上每季度或半年一次,每次数千元不等。“只要老人有需要,我第一时间满足。”

  感动理由:一个普通的外来务工者,生活并不宽裕,但却像对亲生父母一样地赡养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3个孤寡老人。姜旭东说:“但在宁波这座爱心城市,却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傻’。”

  7.农妇邹黎明建残疾人照料中心

  推荐单位:东南商报

  关键文章:《将家中近1000平方米临街房产改成残疾人阳光照料中心》

  爱心回放:邹黎明,今年50岁的慈溪农村妇女,她无偿提供了近1000平方米街面房,开起了“残疾人阳光照料中心”。去年8月装修完后开张,对所有进入的残疾人免费提供日间照料。这些房子如果出租,仅一年的租金就有10万元。

  感动理由:有些爱,远远超越血缘,更能映射出一个个高尚的灵魂。邹黎明的平凡义举,大爱无声,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真、善、美最光辉的一面。

  8.“圆梦行动”让困难单亲妈妈们圆梦

  推荐单位:宁波电台

  关键文章:《帮海曙区的单亲妈妈圆梦》

  爱心回放:2011年5月,海曙区妇联发起的圆梦行动调查结果发现,资金、健康体检、子女的教育援助和实习就业岗位分别排在单亲困难母亲“最希望得到的爱心援助物品”前4位。7月,海曙区正式启动困难单亲母亲“圆梦行动”,辖区相关部门和爱心企业根据困难母亲们的需求共同送来了四项圆梦礼物,帮助困难母亲实现小小的心愿。

  感动理由:根据调查问卷得来的礼物当然更贴心。送给困难单亲妈妈们的四项圆梦礼物,不仅让我们看见了社会大爱,更让我们学会了该如何去关爱身边的人。

  9.社会各方帮扶让“浪子”回头

  推荐单位:《大爱》杂志

  关键文章:《慈善帮扶让昔日“瘾君子”成了“果蔬大王”》

  爱心回放:沈国军曾是奉化首批出租车司机之一,也是一家小有规模的饭店老板。长达7年的戒毒之痛让他狠下决心重新做人,如今,在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帮扶下,他不仅成功戒毒,更在慈善帮扶下成为远近闻名的果蔬大王。2010年5月,沈国军培植的“盆栽樱桃小番茄”在上海世博园滕头馆生态田间亮相,受到游客热捧,被称为“世博樱桃小番茄”,销量达上万斤。他为自己的农产品冠上了特殊意义的品牌——凌晨,并渐渐打出了名号。

  感动理由:爱是积极正面的超强引导力。从摆脱毒瘾的控制,到重新做人,再到创业成功,是关爱和帮扶让他改变。

  10.张如普20余万元资助贫困孩子读书

  推荐单位:镇海区慈善总会蛟川分会

  关键文章:《张如普帮困助学的“爱心数据”》

  爱心回放:张如普,蛟川街道保洁中心的一名普通退休干部。在他家里,放着一沓汇款收据,都是几年来寄给宁波市慈善总会资助贫困孩子读书的。其数字已超过了20万元。这占到他这些年总收入的大半。而他资助的学生数量已近30人。在付出回报的同时,张如普坚决不要任何回报。他说:“别让孩子以为是我一个人在关心他们,而是整个社会。”

  感动理由:普通人演绎感人事。张如普助学的低调朴实,不图回报,用自己的善良义举展现出真情大爱。

  滕华整理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2011·感动宁波"十大慈善新闻事件和人物回顾

稿源: 宁波晚报 2012-01-18 10:15:33

  1.孙永海无偿捐献3器官拯救5人

  推荐单位:宁波晚报、宁波电视台等

  关键文章:《来宁波打工的孙永海老伯昨晚捐献了3个器官》

  爱心回放:孙永海,四年多前从哈尔滨老家来宁波打工的一个普通外来务工人员。2011年12月13日晚上7时52分,60岁的他停止了呼吸,其肝、肾脏、眼角膜被一一取下,连夜送至其他医院,植入5名重病已久的患者体内。孙永海成为宁波被列为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城市后的第一位器官捐献者。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他捐献出3种器官,点燃了5个人对生命的希望和信心。

  感动理由:“感谢”二字,对孙永海及其家人来说,实在是太轻、太单薄了。他的大爱义举,在感动我们的同时,更叫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和付出,我们心底的爱与力量,来自于感恩和勇气。

  2.64岁居民陈杏娣为排队购票者免费送粥

  推荐单位:宁波晚报、钱江晚报、中国宁波网、北仑区慈善总会等

  关键文章:《北仑“送粥奶奶”,一碗热粥温暖民工返乡路》

  爱心回放:2011年1月春运期间,北仑区64岁的居民陈杏娣出门时经常看到在冰天雪地里排队买票的长长队伍,觉得这些外来务工者回趟家实在太不容易。从20日开始,她坚持凌晨3点起床,熬好4大锅粥、煮好5大热水瓶姜汤。5点钟出门,用三轮车拉着粥和姜汤到售票站。她的事迹被央视、新华社等先后跟踪报道,一时间红遍网络,感动中国。

  感动理由:一碗小小的滚烫的粥,却温暖着异乡人回家的路。“送粥奶奶”的感人之处,正在于她所做事情的“微小”、真挚。

  3.龚学明15年为5700余名贫困学子牵线

  推荐单位:宁波日报

  关键文章:《“助学红娘”龚学明帮助5700余名贫困学子的故事》

  爱心回放:40岁的龚学明是慈溪市浒山街道一家洗车场的小老板,曾获浙江慈善奖。1997年,他捐助了龙泉的两个贫困生。此后,他成立了蓝天下爱心工作室,开始了漫长的助学之路。在助学路上跋涉了整整15年,他用了70多万元,捐助了100多名贫困学子,并给全国5700余名贫困学子在宁波找到了爱心使者。

  感动理由:用时间来衡量,他坚持了15年;用数量来衡量,他使5700余名贫困学子成功结对爱心家庭。他用心底的无私大爱,诠释着慈善无界的理念,圆了几千名孩子的读书梦。

  4.获中华慈善奖的“千村慈善帮扶基金”

  推荐单位:宁波日报

  关键文章:《“千村慈善帮扶基金”获中华慈善奖》

  爱心回放:2008年,江北区慈善总会率先建立了“村级慈善帮扶基金”,2010年初,市慈善总会吸取江北区的成功经验,推出了“千村慈善帮扶基金”工程。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共建立了村(社区)慈善帮扶基金1056个,基金总额4.95亿元。去年7月,由市慈善总会报送的“千村慈善帮扶基金”慈善项目获得了我国公益慈善领域中的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

  感动理由:农民也可以做慈善?如何让基层慈善项目取信于人?“千村慈善帮扶基金”给的答案是:让村民感到“好事做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

  5.“百色助学”传递宁波的爱心力量

  推荐单位:现代金报

  关键文章:《温暖2011“百色助学”活动》

  爱心回放:2011年5月,现代金报独家推出的“百色助学”活动,用捐资助学的形式,帮助红色根据地广西百色的贫困学子有书可读,为建党90周年献礼。通过“百色助学”活动的系列报道,甬城爱心涌动,无数市民表示希望帮助这些面临失学的孩子,近百家宁波商家自发组成爱心联盟传递爱心。目前,已在云南香格里拉改建了一所学校,在贵州从江县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感动理由:爱心助学的路上,宁波人一直在行走着。从云南到贵州,从甘肃到四川,从普通市民到爱心企业……这是一场没有“绝对主演”的电影,因为人人都是主角,倾力奉献着爱心和热情。

  6.新宁波人姜旭东赡养3孤老

  推荐单位:宁波日报

  关键文章:《新宁波人姜旭东赡养孤寡老人的故事》

  爱心回放:姜旭东,江北区清河路3B连锁酒店的一名外来务工人员,10多年来,用他的一颗赤子之心,演绎了一段来自黄土高坡的人间真情。他不顾自己的颠沛和清贫,先后将3位素不相识的孤寡老人领回家,供养在甘肃陇南山村老家。他已经记不清多少次给老人们汇钱了。基本上每季度或半年一次,每次数千元不等。“只要老人有需要,我第一时间满足。”

  感动理由:一个普通的外来务工者,生活并不宽裕,但却像对亲生父母一样地赡养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3个孤寡老人。姜旭东说:“但在宁波这座爱心城市,却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傻’。”

  7.农妇邹黎明建残疾人照料中心

  推荐单位:东南商报

  关键文章:《将家中近1000平方米临街房产改成残疾人阳光照料中心》

  爱心回放:邹黎明,今年50岁的慈溪农村妇女,她无偿提供了近1000平方米街面房,开起了“残疾人阳光照料中心”。去年8月装修完后开张,对所有进入的残疾人免费提供日间照料。这些房子如果出租,仅一年的租金就有10万元。

  感动理由:有些爱,远远超越血缘,更能映射出一个个高尚的灵魂。邹黎明的平凡义举,大爱无声,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真、善、美最光辉的一面。

  8.“圆梦行动”让困难单亲妈妈们圆梦

  推荐单位:宁波电台

  关键文章:《帮海曙区的单亲妈妈圆梦》

  爱心回放:2011年5月,海曙区妇联发起的圆梦行动调查结果发现,资金、健康体检、子女的教育援助和实习就业岗位分别排在单亲困难母亲“最希望得到的爱心援助物品”前4位。7月,海曙区正式启动困难单亲母亲“圆梦行动”,辖区相关部门和爱心企业根据困难母亲们的需求共同送来了四项圆梦礼物,帮助困难母亲实现小小的心愿。

  感动理由:根据调查问卷得来的礼物当然更贴心。送给困难单亲妈妈们的四项圆梦礼物,不仅让我们看见了社会大爱,更让我们学会了该如何去关爱身边的人。

  9.社会各方帮扶让“浪子”回头

  推荐单位:《大爱》杂志

  关键文章:《慈善帮扶让昔日“瘾君子”成了“果蔬大王”》

  爱心回放:沈国军曾是奉化首批出租车司机之一,也是一家小有规模的饭店老板。长达7年的戒毒之痛让他狠下决心重新做人,如今,在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帮扶下,他不仅成功戒毒,更在慈善帮扶下成为远近闻名的果蔬大王。2010年5月,沈国军培植的“盆栽樱桃小番茄”在上海世博园滕头馆生态田间亮相,受到游客热捧,被称为“世博樱桃小番茄”,销量达上万斤。他为自己的农产品冠上了特殊意义的品牌——凌晨,并渐渐打出了名号。

  感动理由:爱是积极正面的超强引导力。从摆脱毒瘾的控制,到重新做人,再到创业成功,是关爱和帮扶让他改变。

  10.张如普20余万元资助贫困孩子读书

  推荐单位:镇海区慈善总会蛟川分会

  关键文章:《张如普帮困助学的“爱心数据”》

  爱心回放:张如普,蛟川街道保洁中心的一名普通退休干部。在他家里,放着一沓汇款收据,都是几年来寄给宁波市慈善总会资助贫困孩子读书的。其数字已超过了20万元。这占到他这些年总收入的大半。而他资助的学生数量已近30人。在付出回报的同时,张如普坚决不要任何回报。他说:“别让孩子以为是我一个人在关心他们,而是整个社会。”

  感动理由:普通人演绎感人事。张如普助学的低调朴实,不图回报,用自己的善良义举展现出真情大爱。

  滕华整理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