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队在挨家逐户“沿门子”。
我的家在陕西以北,黄土高原上的榆林。
对于家乡,我爱得深沉,最值得回味的是家乡丰富多彩的传统年俗。它承载着我少年时,单纯而又美好的时光。
一年的辛劳在过年消融,人们把欢欣、吉祥、安康和希望全都寄托于过年。
陕北人讲究过福年,对于年货的准备很是重视。腊月里,家家户户忙着杀猪宰羊,压糕面、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
除夕在陕北叫“月尽”。“月尽”这一天,万事俱备,净院落之后贴窗花、挂灯笼、贴对联,对联是大门贴,二门贴,猪圈鸡窝都贴,就图个平安喜乐。
忙活完这些,婆姨们便开始准备除夕宴了。鸡、鸭、鱼、肉是必不可少的,还得加上自家的粉汤、炖羊肉和自酿的黄米酒,一般都是双数,十大碗、八大碟,意味着年年有余,好事成双。
过年,小孩是最开心的了。在陕北还保留着一种习俗,就是给十岁以下的小孩挂“枣串串”。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秆、铜钱、鞭炮、蒜瓣,穿两串,挂在孩子的背后,寓意幸福和安康。
此外,大人还会为小孩子准备“吉祥物”,用红绳穿上“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叫“增岁”,每年增加一个,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夜一般家里的灯都彻夜不熄,预示四季平安,前途光明。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象征一年不愁吃穿。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每到一户人家都会即兴向主人唱送祝福。
而在元宵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街小巷锣鼓喧天,吃元宵、闹秧歌、转九曲、观灯、放花……
转九曲是元宵节的一大特色。这一天,村头、街头、门前都会垒“火塔塔”,当明月升起,人们便围着燃烧的“火塔塔”转圈或是跳过去,希望来年的日子能过得红红火火。大人们不时抱起未成年的小孩在火上燎一燎,这叫“燎百病”,保百病不得,平平安安。
过完正月十五,陕北的年才算真正过完了。记者 王婧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