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宁波有浙江省首个“草莓网” 莓农上上网顾客就来了
稿源: 《浙江日报》   2012-01-30 13:53:55报料热线:81850000

  一条扁担,两筐草莓,蹲在路边叫卖……这是我对莓农固有的“刻板印象”。

  “那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宁波镇海湾塘草莓基地一位莓农的话,打乱了我的记忆模型,他告诉我,他们那里28户莓农现在不再沿街叫卖了,而是坐在莓田里上上网,顾客就能上门来。

  他们有全省首个“草莓网”

  “看,又有人留言了,说初六来摘草莓,人数是十二个。”

  “安排他们到朱国平家的草莓大棚里吧,他家还留着一个棚没有采摘过呢。”

  我刚到草莓基地,这一段对话就从某一个草莓大棚里清晰地传了出来,只见几个草莓种植户挤在一个大棚里商量着什么,面前放着一台手提电脑,打开的网页上有大大的标题“湾塘草莓网”,在座的每个农户都有“大头照”在网上,照片下面是一个即时的聊天按钮,有顾客咨询,头像就会闪动。

  “这是我们自己的草莓网噢!”操作电脑的是29岁“农二代”朱凯,他说,现在上网卖农产品的人很多,但拥有自己的草莓网的,全省还是头一个呢。

  莓农坐等顾客找上门

  “以前得挑着几十斤草莓,走上半天到镇海城区卖。”54岁的朱国平还记得当时的光景,一斤草莓才卖得3.5元钱,价贱伤农,再加上挑担的人手也不足,很多草莓只能白白烂在田里。

  后来,像朱国平这样的农户有了草莓网,他们发出了第一条卖莓信息,引来了第一批客人——他们来自宁波市区,开着私家车来,8个人很乐意地交了每人30元的进棚费,还买走他们自己摘的草莓,每斤8元,比当时市场价整整高出一倍。渐渐地,那些开着雷克萨斯、英菲尼迪的游客,都成群结队来到了农村。

  “网络带来丰盈的生意,我们年收入从几千元一下子增加到10万元以上。”正在回复顾客预定的草莓种植大户朱长训喜滋滋地说。宁波和镇海通往湾塘草莓基地的公交342路和374路,原是莓农往外挑担卖草莓的“专车”,很快变成了游客前往草莓基地游玩的“专车”。

  一个草莓网,也打开了莓农的思路。

  说话间,莓农朱凯那名为“小农民草莓”的QQ响了。“您好,我是小农民草莓经营户”,朱凯知道生意又来了,立即上网招呼。他说,QQ可为他招揽了不少生意,有些莓农还用上了视频,把草莓大棚的情况实时直播给顾客,也有用MSN和顾客联系的……

  不愁销路,愁缺“指路牌” “哪里转弯?我开错了?”

  上午10点左右,朱凯边在网上招呼客人,边等待前一天预约好的李先生上门摘草莓,过了约定时间一个多小时,他还不见李先生。正着急着,他接到了电话,原来,李先生带家人从宁波海曙区开车到镇海湾塘摘草莓,因为没有路牌指示,从329国道一路开到九龙湖,最后只能电话求助。

  “莓香也怕巷子深”。朱凯说,现在对于湾塘的28户莓农来说,几乎全部的销售都靠顾客上门来采摘,收取25元左右的门票包吃,采摘带走的按斤算钱,但顾客上门常找不着路,让他们很是烦恼。

  “旺季每天接待的400多个客人里,90%都会打电话来咨询进村路线,我的电话一下子变成了‘指路客服热线’。”朱凯深有感触,他们28家农户曾经自发做过一批“路牌”,可这些“路牌”大多被“破烂王”当废品拿走,幸存下来的也因不正规被路政部门拆除。

  “新的一年,我们希望路牌能尽快立起来,届时,草莓销路一定会更好。”朱凯说出了新年愿望。(陈醉、张霞)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有浙江省首个“草莓网” 莓农上上网顾客就来了

稿源: 《浙江日报》 2012-01-30 13:53:55

  一条扁担,两筐草莓,蹲在路边叫卖……这是我对莓农固有的“刻板印象”。

  “那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宁波镇海湾塘草莓基地一位莓农的话,打乱了我的记忆模型,他告诉我,他们那里28户莓农现在不再沿街叫卖了,而是坐在莓田里上上网,顾客就能上门来。

  他们有全省首个“草莓网”

  “看,又有人留言了,说初六来摘草莓,人数是十二个。”

  “安排他们到朱国平家的草莓大棚里吧,他家还留着一个棚没有采摘过呢。”

  我刚到草莓基地,这一段对话就从某一个草莓大棚里清晰地传了出来,只见几个草莓种植户挤在一个大棚里商量着什么,面前放着一台手提电脑,打开的网页上有大大的标题“湾塘草莓网”,在座的每个农户都有“大头照”在网上,照片下面是一个即时的聊天按钮,有顾客咨询,头像就会闪动。

  “这是我们自己的草莓网噢!”操作电脑的是29岁“农二代”朱凯,他说,现在上网卖农产品的人很多,但拥有自己的草莓网的,全省还是头一个呢。

  莓农坐等顾客找上门

  “以前得挑着几十斤草莓,走上半天到镇海城区卖。”54岁的朱国平还记得当时的光景,一斤草莓才卖得3.5元钱,价贱伤农,再加上挑担的人手也不足,很多草莓只能白白烂在田里。

  后来,像朱国平这样的农户有了草莓网,他们发出了第一条卖莓信息,引来了第一批客人——他们来自宁波市区,开着私家车来,8个人很乐意地交了每人30元的进棚费,还买走他们自己摘的草莓,每斤8元,比当时市场价整整高出一倍。渐渐地,那些开着雷克萨斯、英菲尼迪的游客,都成群结队来到了农村。

  “网络带来丰盈的生意,我们年收入从几千元一下子增加到10万元以上。”正在回复顾客预定的草莓种植大户朱长训喜滋滋地说。宁波和镇海通往湾塘草莓基地的公交342路和374路,原是莓农往外挑担卖草莓的“专车”,很快变成了游客前往草莓基地游玩的“专车”。

  一个草莓网,也打开了莓农的思路。

  说话间,莓农朱凯那名为“小农民草莓”的QQ响了。“您好,我是小农民草莓经营户”,朱凯知道生意又来了,立即上网招呼。他说,QQ可为他招揽了不少生意,有些莓农还用上了视频,把草莓大棚的情况实时直播给顾客,也有用MSN和顾客联系的……

  不愁销路,愁缺“指路牌” “哪里转弯?我开错了?”

  上午10点左右,朱凯边在网上招呼客人,边等待前一天预约好的李先生上门摘草莓,过了约定时间一个多小时,他还不见李先生。正着急着,他接到了电话,原来,李先生带家人从宁波海曙区开车到镇海湾塘摘草莓,因为没有路牌指示,从329国道一路开到九龙湖,最后只能电话求助。

  “莓香也怕巷子深”。朱凯说,现在对于湾塘的28户莓农来说,几乎全部的销售都靠顾客上门来采摘,收取25元左右的门票包吃,采摘带走的按斤算钱,但顾客上门常找不着路,让他们很是烦恼。

  “旺季每天接待的400多个客人里,90%都会打电话来咨询进村路线,我的电话一下子变成了‘指路客服热线’。”朱凯深有感触,他们28家农户曾经自发做过一批“路牌”,可这些“路牌”大多被“破烂王”当废品拿走,幸存下来的也因不正规被路政部门拆除。

  “新的一年,我们希望路牌能尽快立起来,届时,草莓销路一定会更好。”朱凯说出了新年愿望。(陈醉、张霞)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