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怀民族工业的豪情
怎么办?信远向欧州密封件检测中心发去咨询信件。对方回信说,能提供检测的全世界只有7个地方,但在中国,没有。
信远似乎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委托国外检测,那当初航天部要求国产化的意义就不存在了,而且一来一往又极费时间;自己购买一台几百万的昂贵仪器,组建全球第八个检测中心,但那一定是投入远远大于产出的亏本买卖。
但是,袁奕琳很快就决定,组建“检测中心”,做一次亏本买卖。他说:“有时候做决定会被一股豪情所牵动,好像这并非我一个人一个企业的事,这是一个产业,一个民族工业的事。”
半年后,袁奕琳将新研发的密封件拿到了国家航天部。2009年5月,产品通过了国家航天部的鉴定。经过第一次的技术认可,国家航天部又提出设计一种要求更为严格的密封件,在经过层层严格的测试,袁奕琳拿出的新产品再次成功通过鉴定。这也意味着,我国今后制造航空航天飞行器所需的密封材料,不再需要从国外进口。
“那段时间,由于忙于研发,我甚至一个月才走出一次厂区大门,直到攻克所有的技术难题。”回顾那段难忘的经历,袁奕琳记忆犹新。
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各位注意,1分钟准备,50秒,40秒,30秒,20秒,10,9,8,7,6,5,4,3,2,1,点火。”
去年9月29日,运载“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火箭在万众瞩目中顺利发射升空,火箭的动力系动中,就应用了信远的石墨密封圈。“发射成功喽”,在那一刻,信远公司的厂区里一片沸腾,“我们公司研制的密封圈参加国家探月火箭发射任务了。”员工们奔走相告,度过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夜晚。在这之前,信远的膨胀石墨密封圈圆满完成了我国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北斗”系列导航卫星、“风云”气象卫星以及“欧洲星”等国际卫星任务。
东南商报记者 卢科霞 通讯员 王明光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