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分红、压岁钱、过年红包……过了一个春节,市民手上的闲钱多了。长假结束没多久,很多人还没想好闲钱怎么安置,银行就已经盯上了他们的荷包。年后,理财产品带着诱人的年化收益率密集发行。与去年不同,今年中长期理财产品也出现了增多的迹象。
以诱人收益率吸引客户
一般来说,年底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会高一些,因为银行要揽储。
不过,记者发现,节后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不低。2周左右的循环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可达4.5%;固定期限理财产品,两三个月左右的可超5%,远比同期存款利息高。
如果起点金额较大,同样期限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就会更高。
“理财产品标的收益越高,银行的资金成本就越大。但春节前后,年终奖、年终分红等集中发放,客户的理财需求普遍较旺。热推理财产品是吸引、挽留客户的一种手段。银行普遍看中这段时间。所以各家的理财产品收益会定的相对高些。”
工行市分行的一位理财师告诉记者,工行100万元起点的几款理财产品,其40天的最高年化收益率可达5.8%;如果同样的期限,5万元起点的多为4%左右。
中长期理财产品增多
与去年短期理财产品大行其道所不同的是,现在中长期产品开始增多。其中,半年到一年期的最为常见,一年期以上的也有多款可选择。工行有一款1809天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8%。这种理财产品,去年是少见的。
“去年、前年,3个月以内的最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跟央行的基准利率作同向变动的。在加息通道中,如果买期限较长的,有套牢的风险。”农行市分行的理财师告诉记者,前两年,他建议客户一般选择3个月以内的,最长不要超过六个月。
“现在,我倒建议客户,如果较长时间不动资金,可以选择期限较长、风险较低、收益又相对较高的产品。因为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之后,市场对降息有预期。”
中长期理财产品的增多还与去年末监管部门要求禁售1个月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有关。不过,循环类理财产品不在叫停之列,一周、两周、三周期限的循环理财产品倒随之增加。
细看合同,谨防风险
在不少市民看来,银行理财产品相对稳健,但并非包赚不赔。如去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就集体陷入亏损,最多亏损达22%。
消费者购买时,务必看清产品说明书、合同,了解产品投资方向。
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分保本保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师提醒,只有保本保收益型产品的收益率是可以提前确定的,而其他两种类型的产品只能看预期收益率能够实现的概率。
保本理财产品比较适合中老年人及风险厌恶型的客户购买。
专家提醒投资者,预期最高收益率并不代表实际收益率,跟踪市场上以往银行理财产品的表现可以看到,达到“预期”的概率并不高,特别是那些收益较高、风险较大的理财产品。
东南商报记者周静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