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人人享受文化 宁波公共文化服务走在全国前列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2-06 06:59:08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市第十二次党代会

  中国宁波网讯 去中山广场看综艺演出,上博物馆、美术馆参观各类展览,到图书馆品味浓浓书香……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长假,近百万市民参与了市文化部门安排的“广场活动、影剧欣赏、展览展示、特色活动”四大系列近千项活动,“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建设文化”的理念得以实现。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职责,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形成全国影响,全市有6个全国文化先进县和3个浙江省先进文化县。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若风指出:“宁波公共文化服务政府给力、部门合力、文化工作者得力,创造了许多新经验,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我市在全国率先提出的“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这一概念,以“就近、就便”为原则,不断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对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基层文化设施上,近5年来我市投入近50亿元,建设一条约4公里长的“三江文化长廊”,已建成大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书城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同时,基层文化设施的基础更加坚实。全市11个县(市)区都建有文化馆、图书馆,其中全国一级文化馆10个、一级图书馆8个,全市建成29个文化示范乡镇(街道)和194个文化示范村(社区),5个乡镇(街道)被授予浙江省文化强镇称号。全市95%的村建有文化活动场所,68%的村建成村落文化宫,公共文化设施基本覆盖宁波城乡。

  我市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经验在全国推广。2011年2月18日,市文化馆在文化部、财政部召开的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电视电话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文化部部长蔡武充分肯定了宁波经验。10月27日,宁波市图书馆被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称号。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项目)创建也初见成效。2011年,鄞州区被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全国首批28个“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慈溪市被列入浙江省首批7个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北仑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机制被列入浙江省首批10个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之一。

  在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上,近三年,宁波市财政面向公众的文化服务实行“政府埋单”,采购金额年均达1500万元,保障了群众基本文化供给。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每年举办“活力宁波”、“书香宁波”、“名城宁波”系列文化节庆活动,培育打造“天然舞台”、“天天演”、“天下汇”、“天一讲堂”等文化服务品牌,全市年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5000场,推出了天一讲堂、群星课堂、群星展厅等免费讲座、培训,全市12家公共图书馆实现了“一卡通”,实行“零门槛”免费开放,宁波逸夫剧院、宁波大剧院和宁波音乐厅等三个市级主要剧场每年举行高雅艺术展演300多场次。

  除了“政府埋单”,我市采用“服务外包”的竞争机制,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和水平,这一做法走在全国前列。如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万场电影千场戏剧进农村”活动,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运作模式,采取“两自主一公开”(即由农民自主选择剧目和片目,自主选择剧团和放映队,补助政策和操作程序完全公开)的办法,每年有60多支电影放映队、30多个专业剧团活跃在农村,到2011年底,共为群众放映电影近15万场,演出戏剧8000多场,受惠群众数千余万人次,在全国率先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和“一村一年演出一场戏剧”的目标。

  此外,我市放宽市场准入,全市民办博物馆已占博物馆总数的三分之一强,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内涵;联和院线、万达院线等多条电影院线“百舸争流”,为群众提供更多的电影资源;3000多支业余文艺团队和59支民营职业文艺团队成为新时期城乡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它们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益补充,共同提升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宁波日报记者陈朝霞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人人享受文化 宁波公共文化服务走在全国前列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2-06 06:59:08

  中国宁波网讯 去中山广场看综艺演出,上博物馆、美术馆参观各类展览,到图书馆品味浓浓书香……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长假,近百万市民参与了市文化部门安排的“广场活动、影剧欣赏、展览展示、特色活动”四大系列近千项活动,“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建设文化”的理念得以实现。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职责,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形成全国影响,全市有6个全国文化先进县和3个浙江省先进文化县。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若风指出:“宁波公共文化服务政府给力、部门合力、文化工作者得力,创造了许多新经验,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我市在全国率先提出的“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这一概念,以“就近、就便”为原则,不断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对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基层文化设施上,近5年来我市投入近50亿元,建设一条约4公里长的“三江文化长廊”,已建成大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书城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同时,基层文化设施的基础更加坚实。全市11个县(市)区都建有文化馆、图书馆,其中全国一级文化馆10个、一级图书馆8个,全市建成29个文化示范乡镇(街道)和194个文化示范村(社区),5个乡镇(街道)被授予浙江省文化强镇称号。全市95%的村建有文化活动场所,68%的村建成村落文化宫,公共文化设施基本覆盖宁波城乡。

  我市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经验在全国推广。2011年2月18日,市文化馆在文化部、财政部召开的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电视电话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文化部部长蔡武充分肯定了宁波经验。10月27日,宁波市图书馆被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称号。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项目)创建也初见成效。2011年,鄞州区被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全国首批28个“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慈溪市被列入浙江省首批7个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北仑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机制被列入浙江省首批10个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之一。

  在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上,近三年,宁波市财政面向公众的文化服务实行“政府埋单”,采购金额年均达1500万元,保障了群众基本文化供给。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每年举办“活力宁波”、“书香宁波”、“名城宁波”系列文化节庆活动,培育打造“天然舞台”、“天天演”、“天下汇”、“天一讲堂”等文化服务品牌,全市年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5000场,推出了天一讲堂、群星课堂、群星展厅等免费讲座、培训,全市12家公共图书馆实现了“一卡通”,实行“零门槛”免费开放,宁波逸夫剧院、宁波大剧院和宁波音乐厅等三个市级主要剧场每年举行高雅艺术展演300多场次。

  除了“政府埋单”,我市采用“服务外包”的竞争机制,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和水平,这一做法走在全国前列。如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万场电影千场戏剧进农村”活动,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运作模式,采取“两自主一公开”(即由农民自主选择剧目和片目,自主选择剧团和放映队,补助政策和操作程序完全公开)的办法,每年有60多支电影放映队、30多个专业剧团活跃在农村,到2011年底,共为群众放映电影近15万场,演出戏剧8000多场,受惠群众数千余万人次,在全国率先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和“一村一年演出一场戏剧”的目标。

  此外,我市放宽市场准入,全市民办博物馆已占博物馆总数的三分之一强,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内涵;联和院线、万达院线等多条电影院线“百舸争流”,为群众提供更多的电影资源;3000多支业余文艺团队和59支民营职业文艺团队成为新时期城乡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它们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益补充,共同提升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宁波日报记者陈朝霞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