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耳聋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发生的事,但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和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听力下降甚至突发耳聋的人比前几年明显增多,而且越来越年轻化。记者昨日获悉,我市现有严重耳聋的成年人约1.5万名,约比10年前多了一半。更值得关注的是,失聪让他们下岗,甚至妻离子散,几乎每个人都有各种心理问题。逐年增多的失聪成人亟须社会关注。
失聪的成年人比10年前多了一半
记者从市李惠利医院、市二院等了解到,近年来,发生听力障碍的患者正明显增多,尤其是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增加更为明显。不像过去都是中老年人得这个病,现在中青年甚至青少年患者也不少。
这几天,41岁的陈先生痛苦不堪,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正值壮年,耳朵却聋了。陈先生是奉化人,在一家公司负责工程设计,因赶着完成一个项目,一个月里他几乎天天加班到深夜。上周一早上,他头晕、恶心、全身冒汗,更让他吃惊的是,自己居然听不见了。于是,他赶紧来到李惠利医院就诊,医生确诊为患了美尼尔氏综合征(俗称头晕病),如不及时治疗,他很可能因此失聪。医生还说,这种病以前比较少见,一年也发现不了几例,而现在几乎每月都有十来例。
市二院耳鼻喉科主任胡宝华说,在临床上,目前全市几乎每天都要接诊一两个耳聋的成年人,一年有六七百例。与10年前相比,耳聋的成年人人数增加了约一半。据市残联统计,我市现有18至55周岁听力残疾人约5.5万名。胡宝华估算,其中严重耳聋,也就是一点声音也听不到的,就有1.5万人。
“耳聋的原因很多,疾病、外伤、药物会导致耳聋外,近年来,因为精神压力大、不良生活方式引发耳聋的,占了不少比例。”胡宝华说。
几乎每个失聪的成人都有心理问题
30多岁的王先生原是一家医院的口腔科医生。3年前的一天,他吃惊地发现自己居然听不见了。他到处求医,但诊断结果都一致,他严重耳聋了。试过几种助听器,效果微乎其微,他完全生活在了无声世界里。
听不见声音,他工作丢了。时间一长,妻子受不了,就与他离了婚,带着年幼的孩子离开了他。没了家,没了收入,他只好租住在架空层里,穷困潦倒,一蹶不振。
“像王先生这样因为失聪而妻离子散的,不在少数。成人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与聋儿不同,失聪对成年人来说,影响的范围更广,不仅是对其本人,还会对其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胡宝华说,这些人因为听不到,与人交流发生困难,常常会产生自卑感,特别是无法适应工作上的转变而被迫下岗,家境马上变得困难,如配偶不体谅,甚至责怪,患者会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整个家庭的生活一落千丈。
据他调查,几乎每个失聪的成年人都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出于这方面考虑,2月4日下午,市二院成立了成人听力复聪俱乐部,给失聪的成人有个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的平台。
呼吁社会各界多关注失聪的成人
轻度听力障碍患者经过治疗或康复训练,基本上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重度听力障碍患者却只能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对他们来说,植入人工耳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办法。
市第二医院在省内最早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已有10多年的临床经验,至今已为250多名失聪患者植入人工耳蜗,手术成功率100%,听力恢复都很不错。胡宝华是该院耳蜗植入中心主任。他说,在该院植入人工耳蜗的绝大多数都是小儿,成人只有20多名。“主要是经济原因,一个人工耳蜗少则15万元,好点则超过30万元,一般家庭难以承受。不像小儿,父母会倾全家之力甚至举债为孩子装耳蜗,失聪的成人经济上独立,只能靠自己。而且对复聪的意愿,不像小儿父母那般强烈。另外,不少人对人工耳蜗不了解,不相信人工耳蜗会帮他们复聪。”胡宝华说。
为减轻患者的负担,近两年,该院在国内首家引进外资,并与市慈善总会合作,共筹得约200万元资金,已为10多名患者减免了部分植入人工耳蜗手术费用。
“凡我市户籍、年龄在18至55周岁、家庭贫困后天失聪的患者,可来院报名,获7万元左右的手术减免费。”胡宝华说,失聪后如用助听器听力恢复效果不好,应尽早手术,这样听力恢复程度更好。
“失聪的成人目前处于关爱的空白地带。”他同时呼吁,社会各界能多关注失聪的成人,只有政府、爱心企业、慈善组织的共同努力,才能给更多的聋人带去福音。
宁波晚报记者 叶海英 通讯员 王继红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