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宁波市职工“同心破难谋发展、转型创新勇为先”联合大行动动员大会举行。会上表彰了一批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包括授予宁波科环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中控室等188个集体2011年度市级“工人先锋号”称号;命名沈金明等66位同志2011年度“宁波市首席工人”称号;命名任祖伊劳模创新工作室等20个团队为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其中,本报经济新闻部被授予宁波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据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我市首次命名。近年来,市总工会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各类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和优秀团队在创业创新方面的示范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案例1
2元“土器件”让5万元进口货下了岗
带头人:虞成安
职务:宁波港油港轮驳分公司电气技师
荣誉:2010年被评为市级劳模
虞成安是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油港轮驳分公司的一名电气技师,这次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也成功入选。自去年4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以来,成员逐步增加至13人。工作室成立半年多时间,已成功攻克了十几个船舶电气、船舶机械难题,为公司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上百万元。
去年上半年,公司所属的几艘拖轮发生多起操作系统短时间“死舵”故障,这种现象以前也时有发生,公司曾请求日本专家协助,但经过数次实地勘察,日方专家仍束手无策。工作室的成员们不服气,把解决“死舵”现象列入重要课题,下决心一定要攻克。
通过反复的分析、监测,“病因”终于查出来了。原来,问题的症结是出在推进系统控制装置的指令和追踪信号上。由于该控制装置的不适应性,导致了推进系统控制装置失常。成员们自己动手,对控制装置线路进行了改进,用2元钱研制的新器件替换下原需5万元成本的进口产品,不仅为公司节约了生产成本,也消除了安全隐患。改造过的拖轮投入运行后,推进系统运作一切正常,不但公司同事交口称赞,连洋专家们也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工作室既是一所学校,让职工们有了一片共同学习、交流的小天地,也为一线职工们提供了展示技能的舞台,激发了职工们的创造热情。”虞成安说,现在他的团队里有60后、70后,也有80后,大家经常搞点头脑“风暴”,几万元的进口阀门,被自己研制的百来元钱“土器件”成功挤“下岗”。
案例2
10人团队一年创造效益1000余万元
带头人:宋长洪
职务: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经济师
荣誉:2010年被评为市级劳模
一个人带领着10人团队,实现了一年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这样的成绩,宋长洪并不觉得辛苦,“我们是团队作战,每个人都在贡献力量!”
劳模创新工作室由总经理、市劳动模范宋长洪为核心,机械工程师、“金牌蓝领”符志祥同志担任技术骨干,不仅成功将企业的技术骨干、研发能力转化为先进生产力,还促使师傅带徒弟从“一帮一”变为“一帮多”,加速培育出一批知识型、技术型、创造型人才。仅去年,工作室就承担了公司重大创新项目2项,一般创新项目3项,累计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成功助推公司生产工艺流程实现本质提升,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要粉碎黄杂铜,对设备是个考验,如果不达标,会影响后续生产。”宋长洪说,因为破碎黄杂铜还得考虑到人工、噪声污染等问题,因此公司把创新改进破碎设备当做了重点课题来研究。
“就是我们这个团队,其中大多数成员还都是80后,完成了这个任务!”宋长洪介绍说,通过对废旧黄杂铜破碎、颗粒料精细化分选设备进行设计、制造、应用,达到废黄杂铜破碎分选后的相关标准,另外设备运行过程对环境没有污染、噪声低、所涉及使用的其他辅助物料可循环使用、成本低、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占用人员少、能耗少,为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单就这个项目而言,它节约了制造成本50万元/套,创造了间接经济效益达300万元/年”。
宁波晚报记者滕华 通讯员田冬 周洁
首批宁波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共20家)
干焕宜劳模创新工作室 翁巧琴劳模创新工作室
周书田劳模创新工作室 任祖伊劳模创新工作室
宋长洪劳模创新工作室 徐寅达劳模创新工作室
徐建宏劳模创新工作室 徐建青劳模创新工作室
陆永康劳模创新工作室 方春萍劳模创新工作室
叶建波劳模创新工作室 叶建国劳模创新工作室
费增光劳模创新工作室 章亚君劳模创新工作室
贺春安劳模创新工作室 金国民劳模创新工作室
徐斌劳模创新工作室 虞成安劳模创新工作室
胡耀华劳模创新工作室 朱秀荣劳模创新工作室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