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商圈全景。(李岩宏 摄)
■汇美:以“退”为进
对汇美店此次转战北仑的动因,虽然外界有诸多猜测,但宁波新世界百货管理层的认识是:这是一次战略性调整,其中既有外部竞争因素,也有客观环境影响,而更多的是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
2004年,汇美店进驻天一商圈时,其产品定位是时尚、流行服饰,与一江之隔的江东店高端专业服饰错位发展,但是后来发现,汇美店1万平方米的“体量”根本不能让汇美的商品全方位展示,商品布置时经常出现“掉链子”的情况,从而没能一下吸引主流目标群,后来虽然经过调整,但成效不是很大,在与同行的竞争中“掉了队”。
2010年下半年,城市地铁建设一下使客流量损失了35%至55%,在商场艰难调整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即使如此,汇美店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定位与经营策略。其实,我们如果随大流,将楼层和部分柜台转手,完全可以实现租金收支相抵,特别是2010年,我们转租一部分面积给星巴克、康师傅、仙踪林等餐饮企业后,经营业绩呈现一定的转色,无奈以往“欠债”太多,没能出现转机。我们认为,与其在此继续等待,不如提前谋求转变,于是去年底,我们决定将汇美店停业,另寻他址。
我们也在思考天一商圈的竞争问题。我们认为,受一街相隔,汇美店周边的餐饮、休闲和娱乐配套无法与天一广场相提并论;同时,夹在银泰和和义大道之间,新世界百货的定位变得“高不成、低不就”,纵有浑身本领,也有一种使不出来的感觉。
此次,汇美转到北仑去经营,最大的原因是,6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将为汇美的产品经营提供充足的空间。此外,新世界百货不会放弃市区的竞争,我们已经在海曙、鄞州寻找到多处经营面积至少4万平方米的地方,将在时机成熟时重新回归。根据规划,我们未来将在宁波中心城区开出两至三家新世界百货店。
(宁波新世界百货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邱正伟)
■宁波零售业:认清形势,打有准备之仗
汇美“退市”这件事,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个孤立事件,而应从宁波整个零售业来看,我认为,此次事件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调整发展,百货、超市业转型升级正当时。
这几年,宁波零售业整体发展的总体情况是良好的,年平均增长率总在15%以上,增幅快的甚至接近30%。但是我们也要发现,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对现代化程度总体不高的百货、超市等零售业的冲击是很大的。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零售企业的利润空间压缩严重。目前零售企业总体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率是很低的,可是2008年以来,随着租金、人力和能耗等成本节节攀升,零售企业的利润率逐年下降,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以宁波为例,2008年以前,年销售额增长20%的零售企业有10几家,而这两年,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已经以个位数计。
二是新兴营销方式对零售企业冲击巨大。以网购为主的新兴消费方式打破购物在时空上的限制,使得消费者购物更自由、更便捷,而这正是百货店、超市目前所不具备的,被抢去了不少客源。此外,许多新兴的营销手段没有及时引起经营者的注意,而是固守“一亩三分地”,白白丧失了提升的机遇。
三是宁波本土零售业同质化明显。这两年,由于缺乏细致的市场划分,百货、超市等零售企业同质化现象明显,这一方面留不住消费群,另一方面使得同业“内耗”严重,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大大减弱。
但是,这些不能说明宁波的零售企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从这几年发展情况来看,不少商场、超市已经意识到竞争和危机,开始了转型升级,在此聊举几例。
一是市场定位要准。银泰、二百这些传统百货商场为何能每年都有稳定的增长,个人认为他找准了市场定位。银泰最早发现年轻群体的消费习惯,推出适合年轻人的时尚商品和营销方式,虽然经常发现他们在“折腾”,但是却折腾出了成绩;二百在坚持优势的同时,及时放弃并不擅长的家电生意,改攻当年的“冷门”商品黄金,这几年靠冷门发了大财。这充分说明,市场经营不在“大而全”,而在“少而精”。现在有不少零售企业还在定位上徘徊,个人认为它们应该有“壮士断腕”的胆量,留住自己最擅长的那一块生意。
二是经营头脑要灵活。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潮流演变,零售业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但是难做的多,也说明可供选择的领域和机会多。现在做生意,除了诚实守信的传统不能丢,好多传统的销售方式要改变、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如百货店的联营方式能不能创新下,网购、买手制这些新兴的东西,能不能尝试下,是摆在宁波零售企业面前的功课。
三是百货、商场要重视3这个数字。观察这么多年,我发现百货、商场一开始两至三年的培育期很重要,无论是新店开业,还是旧店调整,如果产品和经营方式不能在3年内被消费者接受,基本会越陷越深。所以我认为在转型升级时,一定要打有准备之仗。
(市贸易局市场营销处周淑芬)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