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昨天,国家督学、宁波市教育局原局长华长慧做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为读者献上题为《素质教育与师德建设》的讲座。
在提及孩子教育问题时,华长慧引用了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洛利斯·马拉古奇的话:“孩子是由100组成的。”在华长慧看来,在这个多元教育理念大碰撞的时代,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家长们根据自家孩子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摸索探寻”。
“鹰爸”式教育究竟可取吗?
“虎妈”、“狼爸”的身影还没远去,“鹰爸”又横空出世了。最近,南京一位父亲让跟随去美国旅游的4岁孩子在纽约零下13℃的暴雪中“裸跑”,以此锻炼体能。这位父亲一举成名,被网友冠名“鹰爸”。
对于“鹰爸”,人们最关注的莫过于他是如何将一个可能脑瘫的早产儿,锻炼成智商高达218的神童的。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大行其道的背景下,这恐怕也是不少家长内心隐秘的渴望。
但华长慧的一句话,显然成了一盆“凉水”:“这种苛刻的教育方式,在我看来,至少是不可取的。”
“鼓励一定是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这位当了20年教师的学者一贯的观点。他讲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在一次课堂上,老师问:5+4等于多少?一个学生主动站起来说:8。老师的回答很值得我们借鉴,他说,很好,你的回答离正确答案已经非常近了。”
“事实上,从孩子成长的特性来说,孩子更需要鼓励。”华长慧表示,“家长在鼓励中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不足,在鼓励中让孩子快乐成长。”
每一个孩子不能只用一把标尺衡量
在中国,家长喜欢听话的孩子,老师喜欢听话的学生。这种现象正常吗?
华长慧引用了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洛利斯·马拉古奇曾说过的一句话:“孩子是由100组成的。孩子有100种语言,100只手,100个念头,100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他说:“每一个孩子不是可以用某一把标尺就能衡量出来的。你把孩子99的东西拿走了,只留给孩子一种思想,那孩子怎么能发展呢?又怎么会成功呢?”
北大有一位校长曾经说过,凡是天才人物都是有个性的人,如果你不了解他、不包容他,你是很难接受他的。而在华长慧20年的教书生涯中,他发现很多人才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什么事情都想要了解,都感兴趣。“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能否容忍?很多家长把他挡住了,但往往天才人物的成长恰恰需要这样的一种环境和氛围。”
高考状元中没有一个杰出人才?
昨天的讲座上,华长慧出示了一份调查报告。这是一份职场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从1977年到2006年,30年内的高考状元中几乎没有一个杰出人才。”
说到这个话题时,华长慧语气显得有些沉重,“高考状元在社会发展的进程当中成为一些很平庸的人,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它实际上是对我们应试教育的一个质疑。”
“所以,今天我们呼吁,我们的教学要把培养创新人才放在核心地位,把它当做灵魂。”华长慧提高了语调,“我认为我们的教学要让孩子从知识人向智慧人转变,不仅仅有知识,更要有智慧。光有知识,光知道一加一等于二,那还不行,还要让他懂得并创造一加一等于二。”
宁波晚报记者 梅薇 通讯员 洪敏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