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M2.5
●定义
PM是“颗粒物质”的缩写,PM10代表直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此尺寸的颗粒可以被吸入并富集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但PM2.5对人体健康威胁更大,极易富集于肺部深处,因此又被称作入肺颗粒物。
●时间表
去年底,环保部公布了全国监测PM2.5的时间表:2012年,在京津冀和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而从2016年1月1日起,全国各地都要按照该标准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
●它山之石
自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中,空气污染一直像一个梦魇,萦绕在地球上空。
欧洲32国中,有30%的人生活在PM10和PM2.5不达标的区域。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在城市大气污染控制和研究上走过了漫漫长路,经验值得借鉴。
英国伦敦收交通拥堵费
1952年12月4日伦敦的一场大雾震惊了全世界,据英国官方统计,在大雾封城的几天中,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
这场事故后,英国于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城区禁止使用产生烟雾的燃料。
此后,政府又陆续颁布实施了《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汽车使用条例》等。1975年,伦敦的雾日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降到5天。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汽车尾气排放的措施,如推广使用无铅汽油、严格检测尾气排放等。
同时,伦敦市政府还对白天驶入部分特定区域的机动车征收8英镑/天的“交通拥堵费”。
2007年,伦敦市还公布了更为严厉的《交通2025》方案,限制私家车进入伦敦。
美国治理PM2.5用了50年
1960年,美国开始了对大颗粒物(TSP)的研究和准备,1971年,开始实施TSP标准。经过10多年的治理,1987年,美国实施PM10标准,又经历10多年同样的治理,1997年美国在执行PM10标准的同时推出了PM2.5标准。
1999年,美国各州开始陆续监测PM2.5,2000年PM2.5监测常规化,到目前美国共有1000个左右监测站点。2000至2010年10年间,PM2.5总体下降5个微克左右(27%)。总体上,美国PM2.5治理经历了50多年历史。
由此可见,颗粒物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而在推进治理过程中,基本都是在治理了大颗粒物后,再解决可吸入颗粒物(PM10)问题,并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到一定水平时,再治理细颗粒物(PM2.5)污染。
综合《法制晚报》、《北京青年报》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