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上善若水润人心——记宁波汽车南站3561服务班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3-02 09:07:18报料热线:81850000

  昨天,3561服务班班长沈霞波启程前往北京参加全国学习雷锋座谈会,代表我市交流学雷锋经验。

  今年3月5日,恰逢3561服务班成立十周年。“35”代表学习雷锋日,“61”是宁波话绿叶的谐音。

  六年前,本报刊登通讯《万千感动在旅途》,16名80后姑娘多年如一日,主动、热情、耐心、细致为乘客服务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十年坚持不懈,尽管成员换了好几茬,但她们始终像绿叶那样在平平淡淡中绽放活力,释放热情,奉献青春,收获快乐。

  善小的执着

  “就快做妈妈了,要坚强才是。现在你哭,宝宝也跟着伤心呢!”徐红心疼地擦着孕妇小张的眼泪。不久前的一天,一位身怀六甲的妻子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对着丈夫又骂又打,还赌气说不要腹中的宝宝了。几句贴心话,慢慢将孕妇的情绪稳定下来。

  3561班做的很多事,都是小事,有时甚至是几句话,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10年间服务班就是这样执着地积小善为大善。

  去年夏日的一天,天气格外闷热,一名20来岁的男青年脸色苍白,口吐白沫躺在地上挣扎,还痛苦地咬着自己的舌头。王秀立即拿出一块干净毛巾塞进病人口中,送他前往妇儿医院。

  回到车站,王秀才发现自己的手被失去意识的病人咬得肿成了馒头。3561班让人感动的许多事迹,不乏奋不顾身的瞬间。

  19岁的北仑小伙小陈因骨癌而截肢,每隔十天要到上海做康复化疗。屠晓燕每次都细心地为他预留出第一排座位,提前送他上车。这样一照顾便是整整两年。3561班让人敬佩的更多事,是细致入微的“贴心事”。

  “不管是本地人、外地人、年老的、年轻的、患病的、健康的,只要进了车站,都是我们的亲人。”这句传承十年的座右铭,依然那么朴实动人:十年来3561班主动掏钱为旅客垫付车费1.2万余元,为旅客订送车票近15万张,拾到手机、钱包、文件等物品2500余件,价值近100万元。

  “人在旅途,身不由己,遇到3561班式的热情服务,‘畏途’何愁不变为‘坦途’?”一位旅客这样写道。

  创新的力量

  “您可以先坐免费大巴到汽车南站,再乘班车到舟山去。”

  这句话,汪静每天要说近百次。而她站立的地方,是汽车南站5公里之外的火车东站出口处。

  火车东站启用伊始,许多旅客“找不着北”。“转了两趟公交车来看你们。”常有熟悉的旅客戏谑着对3561班说。

  很快,3561班“交通信息服务点”在火车东站广场开张了。

  十几个人轮流到火车站为旅客指路、兑换零钱、倒开水……上班提早一小时,下班后还要回到单位换好第二天需要的零钱,大家都没有怨言。

  37岁的史德斌,一个壮实的汉子,在一群姑娘中尤其夺目,这是3561班第一位男性服务员。

  从幕后冲到一线干“伺候人的活”,刚开始,史德斌并不情愿。

  直到有一天,一名失去双手的残疾男士,在他的帮助下买了车票,上完厕所,喂完饭,满怀感激上了车,史德斌才意识到:“3561班没男性,还真不行。”

  近几年,3561班不断挖掘服务资源,完善和创新服务项目,坚持传统服务的同时推出更多“个性化”定制服务。

  高校放假之际,3561上门售票送票;清明节前后,专门为老年旅客开通绿色通道;盛夏时节,为来甬的民工子弟提供涂鸦空间……

  助人为乐是好事,尽可以大大方方地去做。这几年,3561班逐步走出候车厅,联合周边社区、出租车、医院、交警共同开展志愿者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无缝隙一条龙服务。

  否定的勇气

  “姑娘,您把意见本拿来,我给你写几句。”前天,腿脚不便的顾大爷被班长沈霞波的服务感动:“这么好的服务,要让领导看到。”

  “大爷,您的心意我领了,快开车了,不用这么麻烦了,下次您坐车再来找我。”沈霞波婉拒了顾大爷的好意。

  凭着满腔热情,这十年,3561班收到的感谢信难以计数。

  “表扬是把双刃剑,开始是动力,时间一长难免让人自满。”沈霞波坦诚地说,老先进要想更上一层楼,建议、意见甚至批评,比表扬更管用。

  婉拒表扬,欢迎批评,为了更好地提升。正如过去几年的改革,3561班一直在“自我否定”中提升。

  3561班是苦差事,以前扩容需要领导动员。成为先进以后,很多人想进去,那就实行竞聘上岗,由同事旅客打分投票。再如,实行乘客投诉零容忍。被投拆一旦调查属实,必须退出。

  十周年前夕,3561服务班官方微博正式开通,向市民公开征集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市民如果有建议被采纳,那就是我们的贵宾,全程享受3561班服务。”汽车南站经理杨桂凤说。

  我们有理由相信,3561班“学雷锋讲奉献”的承诺,仍将熠熠生辉。

  宁波日报记者包凌雁 通讯员陈旭利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上善若水润人心——记宁波汽车南站3561服务班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3-02 09:07:18

  昨天,3561服务班班长沈霞波启程前往北京参加全国学习雷锋座谈会,代表我市交流学雷锋经验。

  今年3月5日,恰逢3561服务班成立十周年。“35”代表学习雷锋日,“61”是宁波话绿叶的谐音。

  六年前,本报刊登通讯《万千感动在旅途》,16名80后姑娘多年如一日,主动、热情、耐心、细致为乘客服务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十年坚持不懈,尽管成员换了好几茬,但她们始终像绿叶那样在平平淡淡中绽放活力,释放热情,奉献青春,收获快乐。

  善小的执着

  “就快做妈妈了,要坚强才是。现在你哭,宝宝也跟着伤心呢!”徐红心疼地擦着孕妇小张的眼泪。不久前的一天,一位身怀六甲的妻子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对着丈夫又骂又打,还赌气说不要腹中的宝宝了。几句贴心话,慢慢将孕妇的情绪稳定下来。

  3561班做的很多事,都是小事,有时甚至是几句话,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10年间服务班就是这样执着地积小善为大善。

  去年夏日的一天,天气格外闷热,一名20来岁的男青年脸色苍白,口吐白沫躺在地上挣扎,还痛苦地咬着自己的舌头。王秀立即拿出一块干净毛巾塞进病人口中,送他前往妇儿医院。

  回到车站,王秀才发现自己的手被失去意识的病人咬得肿成了馒头。3561班让人感动的许多事迹,不乏奋不顾身的瞬间。

  19岁的北仑小伙小陈因骨癌而截肢,每隔十天要到上海做康复化疗。屠晓燕每次都细心地为他预留出第一排座位,提前送他上车。这样一照顾便是整整两年。3561班让人敬佩的更多事,是细致入微的“贴心事”。

  “不管是本地人、外地人、年老的、年轻的、患病的、健康的,只要进了车站,都是我们的亲人。”这句传承十年的座右铭,依然那么朴实动人:十年来3561班主动掏钱为旅客垫付车费1.2万余元,为旅客订送车票近15万张,拾到手机、钱包、文件等物品2500余件,价值近100万元。

  “人在旅途,身不由己,遇到3561班式的热情服务,‘畏途’何愁不变为‘坦途’?”一位旅客这样写道。

  创新的力量

  “您可以先坐免费大巴到汽车南站,再乘班车到舟山去。”

  这句话,汪静每天要说近百次。而她站立的地方,是汽车南站5公里之外的火车东站出口处。

  火车东站启用伊始,许多旅客“找不着北”。“转了两趟公交车来看你们。”常有熟悉的旅客戏谑着对3561班说。

  很快,3561班“交通信息服务点”在火车东站广场开张了。

  十几个人轮流到火车站为旅客指路、兑换零钱、倒开水……上班提早一小时,下班后还要回到单位换好第二天需要的零钱,大家都没有怨言。

  37岁的史德斌,一个壮实的汉子,在一群姑娘中尤其夺目,这是3561班第一位男性服务员。

  从幕后冲到一线干“伺候人的活”,刚开始,史德斌并不情愿。

  直到有一天,一名失去双手的残疾男士,在他的帮助下买了车票,上完厕所,喂完饭,满怀感激上了车,史德斌才意识到:“3561班没男性,还真不行。”

  近几年,3561班不断挖掘服务资源,完善和创新服务项目,坚持传统服务的同时推出更多“个性化”定制服务。

  高校放假之际,3561上门售票送票;清明节前后,专门为老年旅客开通绿色通道;盛夏时节,为来甬的民工子弟提供涂鸦空间……

  助人为乐是好事,尽可以大大方方地去做。这几年,3561班逐步走出候车厅,联合周边社区、出租车、医院、交警共同开展志愿者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无缝隙一条龙服务。

  否定的勇气

  “姑娘,您把意见本拿来,我给你写几句。”前天,腿脚不便的顾大爷被班长沈霞波的服务感动:“这么好的服务,要让领导看到。”

  “大爷,您的心意我领了,快开车了,不用这么麻烦了,下次您坐车再来找我。”沈霞波婉拒了顾大爷的好意。

  凭着满腔热情,这十年,3561班收到的感谢信难以计数。

  “表扬是把双刃剑,开始是动力,时间一长难免让人自满。”沈霞波坦诚地说,老先进要想更上一层楼,建议、意见甚至批评,比表扬更管用。

  婉拒表扬,欢迎批评,为了更好地提升。正如过去几年的改革,3561班一直在“自我否定”中提升。

  3561班是苦差事,以前扩容需要领导动员。成为先进以后,很多人想进去,那就实行竞聘上岗,由同事旅客打分投票。再如,实行乘客投诉零容忍。被投拆一旦调查属实,必须退出。

  十周年前夕,3561服务班官方微博正式开通,向市民公开征集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市民如果有建议被采纳,那就是我们的贵宾,全程享受3561班服务。”汽车南站经理杨桂凤说。

  我们有理由相信,3561班“学雷锋讲奉献”的承诺,仍将熠熠生辉。

  宁波日报记者包凌雁 通讯员陈旭利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