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大沙泥街口的天封塔 以往被称为"地封塔"
稿源: 宁波晚报   2012-03-04 08:16:11报料热线:81850000

横穿城区的地塔形古建筑群(清)

宁波人都知道位于大沙泥街口的天封塔。龚国荣 摄

  宁波人都晓得在大沙泥街口有一座天封塔,但是,要说起“地封塔”来,恐怕知者已不多了。摊开宁波的街巷地图,就可发现开明街与解放路自北往南的间距由宽变窄,在行至天封塔旁时,两条街路竟然弥合成一起了。其走向呈长三角形,横穿了大半个宁波老城区,若将挂图倒过来看,活脱脱就像一座镶嵌在网格上的斜塔。据说,这一宏大的宝塔形建筑群在全国堪称绝作,唯有古明州城一处。以往的人们就叫其为“地封塔”,地封塔的故事也就由此传了下来。

  你说它,是塔可不是塔,细看图纸又像是塔,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是一座真正的塔,算来只是个宝塔状的街巷形象图而已。可凑巧的是,这一大片建筑群却与天封塔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许多极其相似之处:首先是这“地封塔”底座宽有166丈(约500米),自底脚往上至两河交汇的三角地(龙舌尖),直距超出415丈(约1300多米),地块的平面尺码,刚好是将天封塔放大了25倍。其次,在建造格式上亦蛮有风趣,高高的天封塔是一格明一格暗相间而设,逐级登梯。这里的一片片建筑群落,恰恰也来了个一条大街相隔一条小巷,逐段向前。

  更有意思的是,人们可以像爬天封塔一样,从“地封塔”底层的战船街走进去,经厂堂弄、县前街、老实巷、小梁弄、丝户弄、新巷、握兰弄,就可以通达到龙舌尖;横向穿越和义路、苍水街、府桥街、东大街、小梁街、大梁街、新街、县学街、寿昌巷九条明街,以及间隔在其中的九条屋弄暗巷,曲里拐弯地通过“明暗十八层”,就可以由中间的小弄堂摸索着来到三角地的“塔顶”。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这条线路依旧是可以畅行无阻的。记得儿时的我听到“地封塔”的美丽传说后,内心里萌生出一股莫名的新鲜感,于是兴冲冲试探着从脚到头去走一遍。开始走来倒还顺畅,后来的街路越走越小,巷道也越难寻觅了,在摸到城隍庙时,本可穿庙而过的,时值办厂堵门。一经打听,方知左首要从溜冰场旁过去,进湖东百货商店边的屋檐弄堂;右边走出棺材弄后,还得穿过民乐剧场对街的老墙门,再绕道寿昌寺旁的小巷才能够完成走“塔”的任务。当我花去了大半天辰光,汗涔涔地站到“塔顶”的三角地时,那种感受真是无限欣喜。昔日的情景,回想起来仍在脑海里。

  地塔式建筑群还隐含着一个象形字,这就是宁波城市的简称,看起来真像一个大写的甬字呀!给后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这会是哪一个故人的杰作呢?在古籍《闻志》里,清代文人徐兆昺在他的《四明谈助》一书中赞誉明州城内“地封塔”的神奇,但着墨不多。综观现场的地形全貌,在这个平面图内,有衙门、文庙,还有新、老城隍庙、建造于不同年代的宅第和逐次形成的大街小巷、新楼老屋,它们浑为一体,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何方圣人所为。

  现在,虽历经年代更迭改宅院颜容,纵有无数次拆迁换街巷新貌,但令人称奇的是:“地封塔”却丝毫无损其筋骨,还是巍然屹立在原地。就连近年来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也一点没变动“塔”的整体结构,从“塔”顶上三角头的改建,至横肩拓宽及那略弯的一竖钩,“甬”字就显得越发清晰夺目了,这一万变不离其宗的现象不得不令人叹服。

  宁波晚报 林江云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大沙泥街口的天封塔 以往被称为"地封塔"

稿源: 宁波晚报 2012-03-04 08:16:11

横穿城区的地塔形古建筑群(清)

宁波人都知道位于大沙泥街口的天封塔。龚国荣 摄

  宁波人都晓得在大沙泥街口有一座天封塔,但是,要说起“地封塔”来,恐怕知者已不多了。摊开宁波的街巷地图,就可发现开明街与解放路自北往南的间距由宽变窄,在行至天封塔旁时,两条街路竟然弥合成一起了。其走向呈长三角形,横穿了大半个宁波老城区,若将挂图倒过来看,活脱脱就像一座镶嵌在网格上的斜塔。据说,这一宏大的宝塔形建筑群在全国堪称绝作,唯有古明州城一处。以往的人们就叫其为“地封塔”,地封塔的故事也就由此传了下来。

  你说它,是塔可不是塔,细看图纸又像是塔,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是一座真正的塔,算来只是个宝塔状的街巷形象图而已。可凑巧的是,这一大片建筑群却与天封塔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许多极其相似之处:首先是这“地封塔”底座宽有166丈(约500米),自底脚往上至两河交汇的三角地(龙舌尖),直距超出415丈(约1300多米),地块的平面尺码,刚好是将天封塔放大了25倍。其次,在建造格式上亦蛮有风趣,高高的天封塔是一格明一格暗相间而设,逐级登梯。这里的一片片建筑群落,恰恰也来了个一条大街相隔一条小巷,逐段向前。

  更有意思的是,人们可以像爬天封塔一样,从“地封塔”底层的战船街走进去,经厂堂弄、县前街、老实巷、小梁弄、丝户弄、新巷、握兰弄,就可以通达到龙舌尖;横向穿越和义路、苍水街、府桥街、东大街、小梁街、大梁街、新街、县学街、寿昌巷九条明街,以及间隔在其中的九条屋弄暗巷,曲里拐弯地通过“明暗十八层”,就可以由中间的小弄堂摸索着来到三角地的“塔顶”。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这条线路依旧是可以畅行无阻的。记得儿时的我听到“地封塔”的美丽传说后,内心里萌生出一股莫名的新鲜感,于是兴冲冲试探着从脚到头去走一遍。开始走来倒还顺畅,后来的街路越走越小,巷道也越难寻觅了,在摸到城隍庙时,本可穿庙而过的,时值办厂堵门。一经打听,方知左首要从溜冰场旁过去,进湖东百货商店边的屋檐弄堂;右边走出棺材弄后,还得穿过民乐剧场对街的老墙门,再绕道寿昌寺旁的小巷才能够完成走“塔”的任务。当我花去了大半天辰光,汗涔涔地站到“塔顶”的三角地时,那种感受真是无限欣喜。昔日的情景,回想起来仍在脑海里。

  地塔式建筑群还隐含着一个象形字,这就是宁波城市的简称,看起来真像一个大写的甬字呀!给后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这会是哪一个故人的杰作呢?在古籍《闻志》里,清代文人徐兆昺在他的《四明谈助》一书中赞誉明州城内“地封塔”的神奇,但着墨不多。综观现场的地形全貌,在这个平面图内,有衙门、文庙,还有新、老城隍庙、建造于不同年代的宅第和逐次形成的大街小巷、新楼老屋,它们浑为一体,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何方圣人所为。

  现在,虽历经年代更迭改宅院颜容,纵有无数次拆迁换街巷新貌,但令人称奇的是:“地封塔”却丝毫无损其筋骨,还是巍然屹立在原地。就连近年来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也一点没变动“塔”的整体结构,从“塔”顶上三角头的改建,至横肩拓宽及那略弯的一竖钩,“甬”字就显得越发清晰夺目了,这一万变不离其宗的现象不得不令人叹服。

  宁波晚报 林江云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