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全国人大代表王梅珍:加快长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3-07 08:21:39报料热线:81850000

  昨天,宁波的雨停了,可天空依然是灰蒙蒙一片,上海的天也阴着,偶有阳光从云缝间挤出来,江苏南京,下了多日雨后终于出了太阳,可天还是灰的……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长三角地带,万里无云、令人神清气爽的好天气似乎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灰霾。

  各大城市将陆续公布PM2.5的消息令人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梅珍认为,治理大气污染不能各自为战,应加快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宁波近年灰霾天气增多

  根据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去年前三季度,我市灰霾天数共计80天,Ⅲ级及以上的污染天数创历史新高,达到28天,优良率仅为89.7%,比2010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这个数据与10年前相比,可谓相差甚大。2001年,I级优天气为212天,到2010年,已经减少到了88天。

  王梅珍认为,宁波的情况只是长三角地区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到100天以上,区域污染日趋严重,灰霾污染已成为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群众健康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

  微小颗粒对人体危害大

  市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宗建平告诉记者,由于灰霾天气中的微小颗粒容易“干扰”人体的免疫系统,加重呼吸道感染,引起气管炎、肺炎、哮喘、肺气肿,导致心肺功能下降甚至衰竭,所以一到灰霾天气,呼吸科门诊量就急剧上升。而PM2.5沉积在肺中可造成肺部硬化,里面还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比如多环芳烃等化合物就是一种致癌物质,是诱发肺癌的头号杀手。

  还有医生告诉记者,微小颗粒吸入人体后,经过人体的循环代谢系统,最终会进入血液,对血管尤其是最内层的血管内膜层造成损伤,日积月累,由此会产生血管内膜增厚、血管狭窄等一系列高血压症状。

  整治PM2.5,不能各自为政

  可是,整治身边无处不在的PM2.5,靠宁波一己之力很难解决。王梅珍分析,大气污染有区域性,高速的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这个区域城市群大气复合型区域污染日渐显现。工业污染源、机动车尾气和油气、溶剂挥发污染快速增长,城市化无组织排放源的增加,加上原来尚未解决的区域性煤烟型污染和扬尘污染,使长三角大气中污染物类型和浓度变化更加复杂。此外,大气环流造成城市间污染物相互影响和叠加。仅仅依靠各个城市“各自为战”,不能形成区域性治污合力。

  王梅珍介绍,苏、浙、沪两省一市曾有过合作,2008年12月建立了两省一市环境保护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也实施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但是由于体制、机制、资金等问题,存在一定的欠缺。

  建议加快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王梅珍建议,长三角地区应逐步形成统一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首先应加强科研,苏、浙、沪要实施信息共享,设立区域大气污染的科技专项,深入研究区域大气污染形成机理和防治对策、关键技术等,以形成有效的联防联控工作方案。

  污染要从源头抓起,王梅珍认为,苏、浙、沪要统一规划,优化重污染行业和能源电力供应等重要生产力布局方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能源清洁化,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并且统一治理计划。特别是针对PM2.5、灰霾、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突出问题,苏、浙、沪要形成统一的治理计划,明确治理措施,同步实施治理。在煤炭总量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VOC削减和扬尘控制等领域,实施统一的减排行动。

  环境监测和评估也要统一起来,统一发布相关信息。特别是针对灰霾的污染控制,应建立合作预警机制,并与气象部门加强合作,建立“一个区域级平台+三个省级平台”的框架模式,最终实现长三角区域的信息共享与联合预报。

  东南商报记者樊卓婧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全国人大代表王梅珍:加快长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3-07 08:21:39

  昨天,宁波的雨停了,可天空依然是灰蒙蒙一片,上海的天也阴着,偶有阳光从云缝间挤出来,江苏南京,下了多日雨后终于出了太阳,可天还是灰的……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长三角地带,万里无云、令人神清气爽的好天气似乎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灰霾。

  各大城市将陆续公布PM2.5的消息令人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梅珍认为,治理大气污染不能各自为战,应加快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宁波近年灰霾天气增多

  根据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去年前三季度,我市灰霾天数共计80天,Ⅲ级及以上的污染天数创历史新高,达到28天,优良率仅为89.7%,比2010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这个数据与10年前相比,可谓相差甚大。2001年,I级优天气为212天,到2010年,已经减少到了88天。

  王梅珍认为,宁波的情况只是长三角地区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到100天以上,区域污染日趋严重,灰霾污染已成为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群众健康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

  微小颗粒对人体危害大

  市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宗建平告诉记者,由于灰霾天气中的微小颗粒容易“干扰”人体的免疫系统,加重呼吸道感染,引起气管炎、肺炎、哮喘、肺气肿,导致心肺功能下降甚至衰竭,所以一到灰霾天气,呼吸科门诊量就急剧上升。而PM2.5沉积在肺中可造成肺部硬化,里面还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比如多环芳烃等化合物就是一种致癌物质,是诱发肺癌的头号杀手。

  还有医生告诉记者,微小颗粒吸入人体后,经过人体的循环代谢系统,最终会进入血液,对血管尤其是最内层的血管内膜层造成损伤,日积月累,由此会产生血管内膜增厚、血管狭窄等一系列高血压症状。

  整治PM2.5,不能各自为政

  可是,整治身边无处不在的PM2.5,靠宁波一己之力很难解决。王梅珍分析,大气污染有区域性,高速的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这个区域城市群大气复合型区域污染日渐显现。工业污染源、机动车尾气和油气、溶剂挥发污染快速增长,城市化无组织排放源的增加,加上原来尚未解决的区域性煤烟型污染和扬尘污染,使长三角大气中污染物类型和浓度变化更加复杂。此外,大气环流造成城市间污染物相互影响和叠加。仅仅依靠各个城市“各自为战”,不能形成区域性治污合力。

  王梅珍介绍,苏、浙、沪两省一市曾有过合作,2008年12月建立了两省一市环境保护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也实施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但是由于体制、机制、资金等问题,存在一定的欠缺。

  建议加快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王梅珍建议,长三角地区应逐步形成统一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首先应加强科研,苏、浙、沪要实施信息共享,设立区域大气污染的科技专项,深入研究区域大气污染形成机理和防治对策、关键技术等,以形成有效的联防联控工作方案。

  污染要从源头抓起,王梅珍认为,苏、浙、沪要统一规划,优化重污染行业和能源电力供应等重要生产力布局方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能源清洁化,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并且统一治理计划。特别是针对PM2.5、灰霾、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突出问题,苏、浙、沪要形成统一的治理计划,明确治理措施,同步实施治理。在煤炭总量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VOC削减和扬尘控制等领域,实施统一的减排行动。

  环境监测和评估也要统一起来,统一发布相关信息。特别是针对灰霾的污染控制,应建立合作预警机制,并与气象部门加强合作,建立“一个区域级平台+三个省级平台”的框架模式,最终实现长三角区域的信息共享与联合预报。

  东南商报记者樊卓婧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