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中银电池:创新动力源源不竭 企业发展迅速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3-07 09:44:24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讯 日前,江北万达银座上演了一场激烈的四驱车路演赛,安装着不同品牌同种规格新电池的车在这里展开激烈角逐,最终安装了双鹿碱性能量王的四驱车脱颖而出,无论是平均速度还是总体耗时,都遥遥领先于对手,启动时强有力的马达声音也让现场的观众惊叹。

  经国家化学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认证,在模拟数码相机放电模式下,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鹿碱性能量王5号电池的放电次数,是国家标准碱性5号电池放电次数的3倍。双鹿碱性能量王由“中银电池”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研发团队自主研发,这是一支由博士后、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组成的创新队伍。

  近年来,“中银电池”坚持创新理念,把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首位,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自主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条可变型号电池生产线,实现了从产品到设备全部自主开发,为企业减少设备购买成本上亿元。

  从“拿来主义”的制造型企业发展成“走出去”的创造型企业,“中银电池”始终保持旺盛活力的秘诀,除了科技创新以外,管理创新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包装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以往每条生产线都配套包装线,工作负荷度不一,效率也参差不齐。从2004年起,中银公司开始整合包装人力和资源,历经4年形成了包装月产能2亿只电池的包装部,不仅效率翻番,还帮助企业突破了产能桎梏,及时完成客户订单。“整合工作经验推广后,公司又相继成立了配送中心、清洁组等,把分散的同工种员工整合形成新的专业化部门,大大节约了人力。”包装部经理李桂叶说,以前配送8000万只电池的包装材料需配备34名配送工,现在产量提升到了2亿只,配送工作21人就能完成。

  “中银电池”飞速发展的另一个关键是人才创新,企业拥有一个允许失败、鼓励创新的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一批“蓝领专家”。傅祥方是一个典型,他1995年从甬江职高毕业进入公司,不怕失败、刻苦钻研,从榔头都使不好的一线工人成长为拥有电池套缩机、全自动吊卡机等几十项创新成果的设计师。“公司源源不竭的创新动力,与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浓厚氛围密不可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毕燕静感慨地说。

  宁波日报实习生吴德强 记者周骥 通讯员周洁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中银电池:创新动力源源不竭 企业发展迅速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3-07 09:44:24

  中国宁波网讯 日前,江北万达银座上演了一场激烈的四驱车路演赛,安装着不同品牌同种规格新电池的车在这里展开激烈角逐,最终安装了双鹿碱性能量王的四驱车脱颖而出,无论是平均速度还是总体耗时,都遥遥领先于对手,启动时强有力的马达声音也让现场的观众惊叹。

  经国家化学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认证,在模拟数码相机放电模式下,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鹿碱性能量王5号电池的放电次数,是国家标准碱性5号电池放电次数的3倍。双鹿碱性能量王由“中银电池”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研发团队自主研发,这是一支由博士后、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组成的创新队伍。

  近年来,“中银电池”坚持创新理念,把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首位,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自主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条可变型号电池生产线,实现了从产品到设备全部自主开发,为企业减少设备购买成本上亿元。

  从“拿来主义”的制造型企业发展成“走出去”的创造型企业,“中银电池”始终保持旺盛活力的秘诀,除了科技创新以外,管理创新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包装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以往每条生产线都配套包装线,工作负荷度不一,效率也参差不齐。从2004年起,中银公司开始整合包装人力和资源,历经4年形成了包装月产能2亿只电池的包装部,不仅效率翻番,还帮助企业突破了产能桎梏,及时完成客户订单。“整合工作经验推广后,公司又相继成立了配送中心、清洁组等,把分散的同工种员工整合形成新的专业化部门,大大节约了人力。”包装部经理李桂叶说,以前配送8000万只电池的包装材料需配备34名配送工,现在产量提升到了2亿只,配送工作21人就能完成。

  “中银电池”飞速发展的另一个关键是人才创新,企业拥有一个允许失败、鼓励创新的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一批“蓝领专家”。傅祥方是一个典型,他1995年从甬江职高毕业进入公司,不怕失败、刻苦钻研,从榔头都使不好的一线工人成长为拥有电池套缩机、全自动吊卡机等几十项创新成果的设计师。“公司源源不竭的创新动力,与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浓厚氛围密不可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毕燕静感慨地说。

  宁波日报实习生吴德强 记者周骥 通讯员周洁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