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去年全国蔓延的“柴油荒”影响到了市民生活,加油站“无柴油”的牌子挑动着许多人敏感的神经。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认为,症结在于石油行业的垄断体制,他将在两会期间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着手研议破除国有石油巨头垄断的步骤和方法,从根本上遏制“油荒”的发生,并提交相关提案。
去年10月,成品油价格上调4次后首次下调,人们高兴了没几天,各地陆续出现“油荒”。
“缺油、断油、无油可加的大多是民营加油站,中石化、中石油等国有加油站则可随到随加,只是因为加油的车辆太多,需要长时间排队。所以,我们曾怀疑民营油企‘囤油惜售’。”李立新委员告诉记者。对此,他调查了江浙闽100多家民营油企,得出的结论却是另一个指向——作为垄断着成品油批发和零售的中石化、中石油等国有油企对民营油企、油商实施控量供油甚至断供,以致民营加油站无油可卖。
以他调查的一家宁波民营油企为例,这家油企有4个加油站。油企老板说,在常态经营时,一天就能赚上万元。即使出现“批零倒挂”,为了留住客户,也甘愿暂时亏本,只要有油可卖,他断然不会挂出“无柴油”的牌子。
李立新委员认为,“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石油巨头在国内石油行业控制着上游的石油资源开采权,在中游控制着炼油企业的生产加工权,对外掌握着原油、成品油的进口权,市场主体单一。“油荒”的频发,是国有石油巨头“绑架”民营成品油批发、零售企业所致,是他们不愿让丰厚的利润从自己手中流走,让民营油企分享。
为什么要垄断?李立新委员说,最大的理由或说法就是,石油是经济命脉,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乃至经济安全,所以要以国企垄断的方式保证这种安全,维护国家利益。这种说法很冠冕堂皇,的确,保证国内油料供给是石油垄断的最大目的之所在。但问题是,我们容忍了垄断的弊端,却没能换来国内油料的供应保障。“既然垄断无法保障我国的油料供应,那么打破垄断也就成为一种选择。”
打破垄断不可能一蹴而就,李立新委员提出,要么逐步市场化,要么直接降价。 东南商报 记者 樊卓婧
编辑: 张赛霞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