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坚持民生优先,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同步提升,最大限度地增进民生福祉,既是衡量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让百姓生活得更好、更幸福,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六大民生工程”, 全力加大民生投入,改善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06:1;城乡统筹的大社保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社会保险政策性全覆盖和城乡低保一体化;教育、卫生、住房保障体系持续改善,率先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和免费职业教育、十大医疗卫生设施建成投用、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完善;文化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得到丰富。但民生事业历史欠账较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保障和改善民生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劳动就业、求学就医、社会保障、住房安居、交通出行、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不少重要的民生领域,仍有很多难题亟待解决。因此,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付出更多的努力,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切切实实解决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出行和社会保障等老百姓生活中时时刻刻会碰到的现实问题。
坚持民生优先,就是要在有限的公共资源支配中,更多地用之于民,做到民生投入优先保障,民生工程优先安排,民生需求优先满足,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市人民。这充分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坚持民生优先不是一句口号,而必须是真真切切的行动、踏踏实实的努力。当前,迫切需要我们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谋划发展、优化结构、统筹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普惠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共产品供给与群众需求基本适应,使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和基本住房保障体系,普遍增加城乡居民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财富;迫切需要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人的全面发展得到有效促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群众是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力量源泉,离开群众,一切目标都是空中楼阁。我们所有的决策,都应该是为了发展群众利益;我们所有的奋斗,都应该是为了增进群众福祉。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多为群众排忧难。只有民生优先,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共同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开创宁波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