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医师多点执业遇冷 新规出台半月无人申请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4-06 09:08:04报料热线:81850000

  上月19日市卫生局下发了相关文件,医生可个人申请多点执业。然而,记者从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卫生局窗口获悉,每天来人来电咨询者不少,但无一市级医院医生申请注册多点执业。

  同样,各县(市)区级医院的医生反应也十分平淡,申请者寥寥。

  “走穴”大量存在,多点执业遇冷

  记者从各大医院了解到,多点执业政策出台后,私底下的流动坐诊或开刀依然大量存在。一位主任中医师在出够本单位的三个半天专家门诊后,到余姚、江东和慈溪等地坐诊,打着指导基层中医药技术的“擦边球”。他也有苦衷,原单位只是口头同意,但如果向原单位提出书面申请,那肯定遭退票。如果院长同意了,就等于开了一道口子,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申请,那医院怎么管理。另外,医院还怕病人流失。

  多家社区医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医院里有多名外院的退休医生。本来想搞点宣传,让大家知道有专家到社区坐诊,无奈原单位反对,只好作罢。

  据了解,作为医改的一大亮点,全国的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已开展两年。一位业内人士说,宁波多点执业遇冷是预料中的。其实,国内较早试点的城市,多点执业推行并不乐观。北京试行3个多月仅10余名医生注册多点执业,多来自精神科、康复科和儿科等。广东试点一年,注册多点执业的医生仅百余人。

  为何医生有想法无行动?

  多点执业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流动。然而,在现行的体制下医生与医院是捆绑在一起的。这也是造成多点执业政策受冷落的深层次原因。

  医生在学术圈中的地位与所在医院的影响力密切相关。高水平专家是医院的核心资源,有些甚至是“招牌”。所以,手中握有大量专家资源的医院管理者并不十分支持这项政策。一位院长曾在多点执业政策出台当天就召开会议,“在职专家一律不准”。一家综合医院院长说医院也两难,现在医生工作量已饱和,若再多点执业,势必影响本单位工作。

  另外,申请多点执业必须要原单位同意并出具连续两年的执业医师考核合格证明,这让很多医生顾忌院长的看法而怯步,怕影响在第一执业地点的今后发展。

  也有医生担心,“走穴”可自由安排时间,若申请了多点执业去不了就得请假。正式申请了多点执业,就要多受几分约束。

  期待多项措施助推多点执业

  各地“多点执业”试点遇冷,折射出的是体制障碍等普遍性问题。

  从整体利益考虑,推行多点执业有助于优质医疗资源让更多患者受益。但落实到医院局部利益以及医生个人利益,这三方未必能完全契合。业内人士建议,要想把多点执业实施好,需要各领域综合改革的推进,比如通过公立医院改革降低医院逐利倾向,通过事业单位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解决医生的身份问题等。

  在现行情况下,多点执业要推而广之,需要行之有效的配套实施细则。比如:其一,怎样用合同的方式固化医生在第一执业地点的工作量与时间。其二,与之相配套的劳动保险制度,若在第二执业过程中遇到车祸等意外,是否还可享受原单位已有的福利等。其三,在第二或第三执业地点发生医疗事故、责任和缺陷,由此引发的纠纷投诉该怎么处置。这些敏感问题需要实施细则作出明确界定。

  这些细则即能符合政策法规,又能贴近实际需求。这样,多点执业才能不遇冷。宁波日报记者 蒋炜宁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医师多点执业遇冷 新规出台半月无人申请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4-06 09:08:04

  上月19日市卫生局下发了相关文件,医生可个人申请多点执业。然而,记者从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卫生局窗口获悉,每天来人来电咨询者不少,但无一市级医院医生申请注册多点执业。

  同样,各县(市)区级医院的医生反应也十分平淡,申请者寥寥。

  “走穴”大量存在,多点执业遇冷

  记者从各大医院了解到,多点执业政策出台后,私底下的流动坐诊或开刀依然大量存在。一位主任中医师在出够本单位的三个半天专家门诊后,到余姚、江东和慈溪等地坐诊,打着指导基层中医药技术的“擦边球”。他也有苦衷,原单位只是口头同意,但如果向原单位提出书面申请,那肯定遭退票。如果院长同意了,就等于开了一道口子,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申请,那医院怎么管理。另外,医院还怕病人流失。

  多家社区医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医院里有多名外院的退休医生。本来想搞点宣传,让大家知道有专家到社区坐诊,无奈原单位反对,只好作罢。

  据了解,作为医改的一大亮点,全国的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已开展两年。一位业内人士说,宁波多点执业遇冷是预料中的。其实,国内较早试点的城市,多点执业推行并不乐观。北京试行3个多月仅10余名医生注册多点执业,多来自精神科、康复科和儿科等。广东试点一年,注册多点执业的医生仅百余人。

  为何医生有想法无行动?

  多点执业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流动。然而,在现行的体制下医生与医院是捆绑在一起的。这也是造成多点执业政策受冷落的深层次原因。

  医生在学术圈中的地位与所在医院的影响力密切相关。高水平专家是医院的核心资源,有些甚至是“招牌”。所以,手中握有大量专家资源的医院管理者并不十分支持这项政策。一位院长曾在多点执业政策出台当天就召开会议,“在职专家一律不准”。一家综合医院院长说医院也两难,现在医生工作量已饱和,若再多点执业,势必影响本单位工作。

  另外,申请多点执业必须要原单位同意并出具连续两年的执业医师考核合格证明,这让很多医生顾忌院长的看法而怯步,怕影响在第一执业地点的今后发展。

  也有医生担心,“走穴”可自由安排时间,若申请了多点执业去不了就得请假。正式申请了多点执业,就要多受几分约束。

  期待多项措施助推多点执业

  各地“多点执业”试点遇冷,折射出的是体制障碍等普遍性问题。

  从整体利益考虑,推行多点执业有助于优质医疗资源让更多患者受益。但落实到医院局部利益以及医生个人利益,这三方未必能完全契合。业内人士建议,要想把多点执业实施好,需要各领域综合改革的推进,比如通过公立医院改革降低医院逐利倾向,通过事业单位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解决医生的身份问题等。

  在现行情况下,多点执业要推而广之,需要行之有效的配套实施细则。比如:其一,怎样用合同的方式固化医生在第一执业地点的工作量与时间。其二,与之相配套的劳动保险制度,若在第二执业过程中遇到车祸等意外,是否还可享受原单位已有的福利等。其三,在第二或第三执业地点发生医疗事故、责任和缺陷,由此引发的纠纷投诉该怎么处置。这些敏感问题需要实施细则作出明确界定。

  这些细则即能符合政策法规,又能贴近实际需求。这样,多点执业才能不遇冷。宁波日报记者 蒋炜宁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