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目前宁波“有名有姓”的早教机构至少有50家,但几乎清一色都以各类咨询公司,甚至贸易公司的名义在工商部门打“擦边球”登记注册,尔后摇身一变成了“早教中心”。我市教育部门早就不再接受备案审批。不论是有“户口”的还是没“户口”的,说不清到底算是咨询贸易还是教育培训的早教机构,让甬城众多家长雾里看花,难辨真伪。
现状问题
早教机构名不符实
记者日前调查了我市多家早教机构。其中位于宁波国家高新区江南路一幢商务楼4楼的早教中心,只有3个房间,其中一个被用来作为休息室,并排放置着八九张婴儿床,另两个房间空空荡荡,连专用的防护垫也没有。在记者采访时,整个早教中心就两位“老师”,一位正哄着一个哭闹的幼儿;而另一位则急匆匆地赶至前台,向记者介绍课程设置和收费标准。她说“蒙特利梭”是这里的教学特色,她进一步解释说:“就是通过玩具教学。”
事实上这个早教中心90%以上的业务都是一周5天的托管。“如果你有需求,我们也会开放双休日的早教亲子班。”她告诉记者,“这里的老师全部都有教学资质,否则怎么通过备案审批?”但一会儿她又改口:“托管班老师肯定有,但亲子班的老师多数是兼职。”直至采访结束,记者都未能看到任何教学资质的证书。这家“早教中心”宣传单的背面印着“某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字样。
位于海曙区苗圃路上的另一家早教机构,同样以托管班为主要经营内容。其负责人直白地告诉记者:“我们是顺应家长需求,如果要找正规早教,肯定循着大品牌去了。”记者在网上搜索宁波早教团购课程,有一两家在宁波市场上已经消失了。此外,根据记者的走访调查,目前早教机构收费每节课45分钟从60元到200元不等,机构名称从注册时的各类咨询公司演变成“早教园”、“智慧园”、“创想乐园”等。针对家长们较为关心的教师资质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教师资格证的占到七八成已经是非常不错了,部分压根在招聘时不会在意应聘者是否有资质。”海伦多兰少儿英语宁波区域经理林萌说:“宁波目前有几家号称国际品牌的,我在国外跑了那么多年,基本上没听说过。”
早教机构
究竟谁来管我们?
“正规的只占10%到20%。”一家早教机构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说,“而这个正规还得打引号,因为严格说来,谁都拿不出完全合法的办学资质证。目前早教市场就是一个‘三不管’的真空地带。”
宁波红黄蓝早教机构负责人单汉女就为此碰了壁。据悉,红黄蓝早教机构目前在宁波有一家民办幼儿园,已在教育部门备过案,但两个面向0到3岁幼儿的亲子园,迟迟得不到“名分”。“去教育局打听过,但得到的回复是,现在不办理审批备案了。”对此,记者从市和各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处得到证实,事实的确如此,近几年都没在办理了。
“我们是以咨询机构的形式在工商注册的。”单汉女坦言,“这是个事实。基本上市面上所有正规一些的早教机构都是以这种形式进行注册的。”另一家早教机构负责人则回应:“总不能变成无证经营的黑户了吧。但这样入行的低门槛,也使这个市场变得更乱了。”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处相关负责人也显得很无奈:“我们也了解这种情况,但我们很难挨家挨户地去监管他们经营的实质内容。”
那么早教机构的备案审批到底该谁来管?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宁波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规定:早教机构属于该条例所称的民办学校范畴;应该由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但市教育局计财处相关负责人又指出,2009年发布的《宁波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审批与管理规定》第一章,对举办面向婴幼儿开展学前教育的全日制教育机构并不适用。
记者昨天就早教机构的管理问题采访了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其表示民办机构的设立有诸如教学设备、师资配置以及风险保证金等要求,大部分早教机构难以达到,性质更像是商业机构,不再由教育部门负责。记者问及有能力达到要求的早教机构,教育局是否还可备案审批?其表示具体要根据各省市的规定。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陶志琼教授说:“其实这种矛盾就等同于无法可依。工商部门没有教育资质的审批权,而教育部门又不将其列入民办教育进行审批。集商业与教育一体的早教机构,身份的确模棱两可,更难谈后续监管。”
教育专家
规范立法加强监管
据记者了解,去年宁波户籍新生儿有4.6万人,0-3岁的宝宝粗算至少有18万人。而业内人士指出,宁波重视早教的家长也逐年增多,目前咨询和报名者将近1/3。以平均每个宝宝一年早教48节课至少消费5000元计算,全市仅这群人的市场“蛋糕”就将近3亿元,这还不包括数万名孕妇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婴儿。而我市幼儿园取消小小班、亲子班后,使得这个市场更为火爆。进驻宁波早教市场7年的金宝贝早教中心负责人王浩说:“宁波几家正规早教机构的报名人数,每家每年都会增加500人次左右。”
陶志琼教授说:“早教对于孩子的社交能力以及亲子感情,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备案审批的资质,代表了政府部门的把关,家长们在选择时才能做到安心。随着市场的庞大和需求的日益旺盛,我们期待于政府的立法规范。”一位业内人士也认为:“通过备案审批一方面提高了入行门槛,也使早教机构能够光明正大地办学,另一方面家长们选择时也多了评价标准。”
但家长也不能将教育孩子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早教机构,否则恐怕要空欢喜一场。如林萌所说:“其实我们更多的是传授正确的理念和有效的方法,而这些则需要家长们慢慢去强化。”宁波晚报记者 林诗舟/文 严勇杰/图
编辑: 张赛霞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