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四上午,20余名癌症病人会聚在一起唱歌。
“大哥”、“大姐”是协会里最受欢迎的人。
4月15日至21日,是第1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连日来,记者走进了宁波市癌症康复协会,探访一个个勇战病魔、快乐生活、创造生命奇迹的抗癌明星。
癌症多年来是我市居民的首位死因。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根据海曙区、余姚市、奉化市3个卫生监测区的恶性肿瘤报告发病率推算,我市目前有各类癌症病人约10万人,其中肺癌、胃癌和肝癌最为常见,乳腺癌和宫颈癌则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两大妇科恶性肿瘤。2010年新发癌症病人近2万人。我市处于沿海地区,饮食结构过于精细,结直肠肛门癌发病率近年来也有明显上升。
市癌症康复协会的2300多个会员不忌讳提到死字,他们的身上有疤,心里有泪,但他们脸上有笑,说话掷地有声:“我们不怕死,但我们要努力地活。”在这里,信心和希望就像春天的小草,破土成茵。经过抗癌战斗,他们的心理比以前更健康,他们的精神比以前更强大,他们体悟到生命特殊的意义。
“我从来不把自己当病人”
谢凌云(化名) 男,69岁,2003年7月被确诊为肝癌,曾担任领导干部,现为宁波市癌症康复协会理事。
谢凌云与肝癌抗争已经9个年头了。这9年里,老谢隔段时间就给自己定个目标,“人一有盼头,就不会老想着死这回事了。得了癌症,日子还是要过,想明白这一点,就好了。”
2003年7月,老谢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肝癌,那年他刚刚60岁。虽说是早期,医生起初却说手术没法做。他的肝脏里,除了一个鹌鹑蛋大的肿块外,还有一些芝麻绿豆大的高度可疑的小白点。直到有专家提出这些可能是结节,手术这才勉强做成了。
这一次波折让老谢看淡了生死,“要是手术做不了,我可能最多再撑个一年半载。手术做成了,不管三年五年,我都是‘赚’了。”
2004年1月,老谢把儿子装修房子的活给揽下来。第二年,又盘算着给自己改善居住条件。他相中了东湖花园一处住宅,一狠心拿出积蓄付了首付。这下,练书法、种花、养鱼,都有空间了。
2009年,儿子结婚。2010年,小孙女降生。老谢的盼头一个接一个: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上学……老谢把自己的生活比作长跑:“跑累了,我就把前面一棵树当做目标,跟自己说,一定要跑到,等跑到这棵树了,下一棵树就是我的新目标。”
老谢心里头没把自己当病人,复检的事可不马虎,“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在“战术”上,老谢3个月一次B超,半年一次CT或磁共振。
老谢是一个很沉得住气的人。2008年1月,他在复检中被告知肝脏里长了一个直径1.7厘米的极易癌变的肿块。到了2010年12月,肿块长到了2.2厘米。2011年7月,又增加到了3.3厘米,老谢始终没有手术。2011年12月,肿块居然缩小到直径仅1厘米了。
事后,在与病友们的交流中,老谢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人就像衣服,缝缝补补多了,就该扔掉了。动不动手术,肿块是被切掉了,身体也伤着了。对于一些增长比较慢的肿块,还是要多观察,再决定。”
“一回到工作岗位,我就浑身来劲”
陈展强(化名),男,56岁,1996年5月被确诊为巨大型肝癌,被告知只有3个月生存时间。如今,16年过去了,陈展强的秘诀,就是工作。
被确诊为肝癌的时候,陈展强才40岁,是一家乡镇企业的生产部主管。当医生要求他住院的时候,他还在想着出国考察的事。由于家里人瞒着,老陈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得的是肝癌,也不知道切下来的肿块有成人拳头那么大。
紧接着就是化疗,老陈这时候明白了,只是化疗的痛苦和密集让他没心思想其他事。一做完手术,老陈的癌症就复发了,所以化疗才会来得这么急又这么猛。
接下来是老陈心情最苦闷的一年。一方面,民间“十个肝癌九个埋,还有一个不是癌”的说法让他很惶恐,另一方面,正值壮年却病退在家的事实让他难以释怀,“那个时候,我去买菜,走几步就要歇一歇。”
1997年7月,原来企业的老总希望老陈回来帮忙,老陈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人横竖是个死,在家里闷死不如出去做点事。”
2006年年初,企业倒闭了,老陈又去另一家企业干了半年。后来,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2006年下半年是老陈最苦最累又最快乐的一段时间,寻找场地、筹措资金、订购设备、招募人员,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2007年,老陈的企业投产了,企业不大,20几个工人。
老陈的一双手,也因此与长年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的手一样,粗糙、黝黑、结实、有力。或许死神也被这双手推开了。16年过去了,癌症没有再找上他。
“为了儿子,我怎么都要撑下去”
黄晓琴(化名) 女,48岁,2001年7月被查出乳腺癌晚期和远处转移,切除了左侧乳房。2006年发生骨转移,2008年年初切除子宫,2009年下半年发生肝转移。11年时间里,有6年是在手术和放化疗中度过的。
“我对医生说,要用什么药你就用,要做什么手术你就说,只要有用,再大的苦我也能扛。为了儿子,我怎么都要撑下去。”黄晓琴2001年被查出乳腺癌晚期时,只有37岁,儿子刚刚上幼儿园中班。
那年8月5日,黄晓琴接受了第一次手术,左侧乳房全切,“现在我左胸就是一层皮包着骨头,伤疤有25厘米长。”
在术后第一次复查中,黄晓琴被查出20个淋巴20个转移,医生说她可能只有半年时间了。丈夫将报告藏了起来,骗她说20个里面只转移了6个,让黄晓琴把心放宽。这一瞒,就是5年。
2006年,在术后5年的当口,黄晓琴的病情急转直下,发生了骨转移。这时,丈夫才说出了真相。黄晓琴这时反倒舒了口气,“以前,我总是掰着手指头过日子,儿子什么时候上小学一年级,什么时候小学毕业,什么时候上初中,我还能不能看到,现在反而好了,医生说半年,我撑了5年。”
2008年1月,她接受内分泌治疗手术切除了子宫。术中的大出血让她差点下不了手术台。
2009年8月,黄晓琴出现了肝转移,每隔21天就要做一次化疗。化疗期间反应很大,呕吐物中还带着血丝,术后七八天时间里几乎吃不下什么东西。可就是这样,她也没吭一声,“我还想看儿子上初中、上高中呢。”
母亲的坚强也让儿子早早地懂事了。去年,儿子被保送进了效实中学。作为鼓励,黄晓琴给儿子买了把吉他,又想请个老师教他,儿子不要,说网上有视频,自己看着也能学,“他是想省些钱给我治病。”
黄晓琴说自己的家族有长寿基因,家族里好几个老人80多岁了精神头都很好,外婆最神勇,98岁了还自己买菜、做饭。自己怎么都要多活几年,少拖些后腿,“我还想看着儿子考上大学,找到工作,娶妻生子呢。”
编辑: 孙研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