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余玲艳通讯员柴建范)他们满头银发,拿着相机,穿梭于上林湖畔、吴山公园、大桥生态农庄、桥头九十九间通天楼余氏宗祠、鸣鹤古镇等地方。他们用镜头挖掘家乡古文化,记录家乡新变化,宣传家乡特色。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慈溪老年大学摄影分会会员发挥余热,以相机为工具,成为家乡建设的宣传员。
“我们要将家乡的变化尽收镜头中。”今年77岁的杨永铨是慈溪老年大学摄影分会会长。和他一样,该协会有几十名痴迷摄影的退休老人。他们说,摄影是一件苦中有乐的事情,不但能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精神上得到了享受。
退而不休,为家乡发展发挥余热。杨会长告诉记者,不少协会会员曾经在政府部门工作。现在尽管退休了,可以享受美好的晚年时光,但他们仍旧心系家乡建设,为家乡的快速发展感到自豪。“任何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慈溪的发展变化,也是个聚沙成塔的过程,用镜头将这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杨会长说,通过一幅幅的作品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慈溪、了解慈溪、爱上慈溪。
这段时间,会员们都特别忙碌。“我们正在准备‘爱我慈溪’摄影比赛。”杨会长笑着告诉记者,本次比赛要求参赛会员深入到各个镇(街道)、村(社区),拍摄家乡的“三新”(新成就、新变化、新发展)、“三古”(古文化、古建筑、古文人)、“三特”(特色农业、特色产品、特色产业)。“桥头镇的新风貌、森林建设新貌、吴山公园抖空竹等等都是我们的拍摄目标,我们要用心灵感受、用镜头记录,将慈溪的点滴变化凝固、镌刻、传播。”
“爱我慈溪”摄影比赛只是今年的第一个活动,杨会长说,一直以来,他们都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与时俱进,开展各种摄影活动,做好宣传工作。他翻开记录本向记者介绍,去年一共举办四次活动,共139人参加,提供了798幅作品。拍摄的作品有的是慈溪的山水风光,有些是特色建筑,有些是体育赛事,有些是好人好事……他说:“我们的摄像水平慢慢在进步,我们镜头下的慈溪也一天天变美,我们感觉一天比一天幸福。”退休老人在专注拍照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摄影作品的整理和保存工作。他们将优秀的作品刻录成一张张光盘保存起来。人生七十古来稀,但是这些老人纷纷表示,自己身体还硬朗,可以继续发挥余热,为打造品质之城、共建幸福家园出一份力,用镜头反映家园的变化,记录市民的幸福。“在今后的拍摄过程中,我们在记录美好事物的同时,也会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拍摄下来,反映给相关部门,为美好家园建设出谋划策。”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