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仑区的一家冲压厂里,笔者见到了刚从吉利杭州湾公司赶回来的刘玉东。没来得及喝口水,他又一头扎进了生产车间,查看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
靠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拼劲,从一名模具班长,刘玉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刚进公司不久,刘玉东就被职工们公认为技术尖兵。工作第一年,他率先完成了门外板和机盖翻边模的制造,还参与了门机盖包边机的制作。2002年开始,他又对冲压件和模具进行工艺改进,把一台机床、一副模具的复杂操作改进成一机双模生产,直接节约生产成本1200万元。
2005年初,公司要对部分模具产品进行改制,韩国专家却难以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难题。时间紧、任务重,刘玉东主动请缨。“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有时奋战到凌晨还在车间。”刘玉东谈起这段往事时很兴奋,“用时40天,比韩国专家的预期整整短了一半。”细心的刘玉东还对模具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在场的韩国专家都佩服不已。
最让全厂职工津津乐道的,是刘厂长三年前的一次“救厂”传奇。2009年春节前的一天,也是建厂以来最灰暗的一天——一座2000吨机床的电机突然烧毁,需全线停工10天以上。
停线,意味着生产计划的搁浅。而此时,大多数职工的手里,已经攥着回家的车票,大家开始焦躁不安起来。
“再急也不能耽误大伙过年!”刘玉东二话没说,连家也没回就直接进了车间。在生产线上,他一呆就是两天两夜,眼睛只合过3个小时,皱着眉头找问题、想办法。“有那么一瞬间,我差点就绝望了。”刘玉东感慨地说,是同事们的团结给了他坚持的信心。最后,刘玉东用1000吨机床进行两次拉延,这一大胆创新解了燃眉之急。正当大伙为之欢呼雀跃的时候,他却默默回家睡了整整一天一夜。
13年间,刘玉东从模具班长、钳工班长到模具技术指导,再从模具工段长、副厂长到厂长,因表现突出还荣获了全市优秀高技能人才奖。
宁波日报记者 施 超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