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赵冬梅,女,1971年生,博士,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晚唐至北宋的军事、政治、社会生活。曾在“百家讲坛”主讲《千秋是非话寇准》。
近日,她应邀做客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做了题为《大忠如愚说寇准》的讲座。
记者:寇准出身较贫寒,又不善于去经营与同僚的关系,可以说他不跟各种政治势力有任何的瓜葛,是宋朝官场上面的一个孤臣。但是,这样一个孤臣为什么会受到太宗、真宗皇帝的青睐?
赵冬梅:主要还是寇准的能力,他的能力确实非常超群。他19岁就考中了进士,开始当县令。做过两任的县令,这两任县令都做得非常出色。他收税就只需把告示贴出去,老百姓就会交,说明他跟老百姓的关系非常好,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说明他治理地方的能力很强。还有一次去西北,在运送军粮的过程中,对边境形势做了一些考察,太宗皇帝对他非常满意。寇准的能力基本上在太宗朝就得到了全面的认可。
我还得补充交待一下当时的背景:太宗的即位通常被认为是有问题的即位,也就是说他可能是篡位上去的,所以他即位之后,对科举制度做了很大力度的改革。如果说过去科举的门只开了一条缝,那么太宗是把它完全打开,他大力通过科举来选拔新官僚进来。这是寇准出现的一个大背景,就是说太宗有意提拔通过科举上来的人士,培植自己的官员。
同时,寇准非常敢作敢为,也有担当,这样的人在当时是最少的。在当时如果说普通的行政能力,大部分人都有,也不差。如果说,调节关系的能力,大部分人还比他强。但是就是这种有担当、不怕事的官员,在当时真的是少之又少,凤毛麟角。科举选上来的是文官,大多个性是低调的。所以我想,太宗很深刻地认识到这是寇准的价值。后来的真宗皇帝,也接受了这种认识。寇准阳刚而自信,才能够把这种大忠如愚的精神一直坚持了下来。
记者:您是研究宋史的,寇准的经历体现了怎样的宋代政治制度?
赵冬梅:虽然自隋代就开始了科举制度,但这一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还是建立在宋代,准入条件的降低,选拔人数的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科举制度作为国家开科取士的手段实施,使宋代很快进入了士大夫时代。
宋朝文人政治,文人出任国防部长(枢密院)是近代西方才出现的新鲜事,但在宋朝,这可是一个常例。军队的改革是军无常帅,帅无常军,这也是现代国家统帅军队的基本制度。据史载,太祖立国之后,曾在太庙里刻下祖训,此训只由皇帝本人在祭祀太庙时,由一个不识字的太监引导到太祖誓碑前背诵。开封城破之日,有好奇者跑到太庙方知上面的内容:“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难能可贵的是,宋代历朝皇帝都还算听话。让太祖的这几条开明的政策,得到切实的执行,达300年之久。宋代是真正的士大
夫时代,庙堂之上,君臣争论不已;江湖之中,书生指点江山。
武人出身的宋太祖,对文化的重视超过其他所有的开国皇帝。除了科举制度的改革,赵匡胤还制定了法律,比如规定不能在朝廷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臣下除了谋反和叛逆外,不得杀戮等。他还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开国宰相赵普曾说:“臣半部《论语》治天下。”宋太祖认为宰相须用读书人。这两位开国君臣对儒家、对读书人的态度决定了宋朝对文化的基本政策。从此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
记者:有人说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您同意这个说法吗?
赵冬梅:我的老师也很多次地说起这个问题。喜欢唐朝是因为我们喜欢它的强大和开放,在1840年之后,中国因为落后而在心理上需要一种支撑,所以我们通常会强调唐朝而不是宋朝。甚至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棺定了论。的确,按中国传统对王朝的评价标准来看,宋朝也确实挺丢人的。首先,要有强大的中央集权——这一点宋朝似乎还过得去;其次,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方面宋朝就差劲了,南宋偏安一隅就不必提了,诸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类的讽刺诗句大把地有。就是北宋,真正把东部的国境线推到长城一线的时间也不过是一瞬间而已,西北就更不用说。
但是毫无疑问,宋代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巅峰时代。哲学、伦理、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医学、工艺可谓是百花齐放,并且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的朝代。也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有一位外国著名学者说过,宋朝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宋代科学技术无疑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两宋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大、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是罕有的。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正如国内外许多著名史学家指出的,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宋朝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
宋代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另外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宋仁宗以后,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至宋徽宗时期,全国由官府负担食宿的州县学生人数达到十五六万人,这种情况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除了官办学校而外,私人讲学授徒亦蔚然成风,其中以书院的兴盛最为引人注目,闻名全国的有所谓四大书院,即石鼓、岳麓、白鹿洞、应天书院,据史书记载,至南宋时期,很多州都建有书院,如绍兴、徽州、苏州、桂州、合州等。宋朝从法律制度到社会氛围,形成了良好的重视文化、重视知识分子的社会环境。
记者:宋朝虽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尚文轻武,武力相对较弱,对于宋朝的灭亡有一种说法:宋人文明,宋兵很弱。您如何看待宋朝的灭亡?
赵冬梅:宋朝的灭亡有军队的问题,比如军事上的组织不力、战术错误等,更重要的还是朝廷的腐败。南宋末年,腐败非常严重。在冷兵器的年代,南方人绝对难以抗击擅长作战的北方游牧民族。现在有很多人,说到中国历史的耻辱就是宋朝。因为宋朝被少数民族欺负,被蒙古灭亡。其实在当时的世界历史,被蒙古灭亡的又何止宋朝。连最强大的阿拉伯、波斯都被蒙古灭亡。宋朝抵抗了半个世纪,我觉得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记者:宁波与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在杭州建立南宋后,当时的明州成为朝廷的后花园,请您谈谈这方面的内容。
赵冬梅:宁波是宋史研究的重镇,明州是南宋时期最重要的港口。因为钱塘江不能建立港口,当时的海船要把东西运到临安,都得通过明州港的浙东运河,因而明州成了临安对外联系的一个重要港口。南宋时明州已成为“鱼米之乡”,当时国家实行财政分割,浙东地区的财政收入全部上缴临安,明州实际上为临安提供了物质供应。同时思想文化上也形成了理学的流派,明州这个时期各方面已经充分发展起来了。在政治上,明州的史家几代为丞相。
记者:现在微博很发达,很多重要事件首先出现在微博。您觉得书写和记录的方式会影响和改变历史吗?
赵冬梅: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电脑和微博大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比如过去我们做学术,尤其是研究历史很累,效率不高,因为需要翻阅、搜集大量的资料,但是有了网络就方便多了,很多图书馆可以把古籍直接上网。有了微博,观众看我在“百家讲坛”上的课后,能够第一时间跟我交流,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比如在博客或者微博上,每个人都在写自己的历史,这就是我们的当代史。至于对历史的影响,我觉得由于个体的直接参与,历史应该更加真实、更加生动。
宁波晚报记者 陈晓旻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