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培训学员在参观图书馆。薛丛川 王华峰 摄
核心报道
中国宁波网讯 “没想到在千里之外也能吃到地道的家乡菜。”新疆小姑娘古亥尔尼萨·艾合卖提来宁波后,感叹连连,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城市干净整洁,人民友爱和善,对我们新疆人民更是充满浓浓的关爱,视为一家人。“宁波真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
从西北边陲到东海之滨。4月28日,包括古亥尔尼萨在内的331名新疆籍高校毕业生来到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报到,他们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一年的岗前培训。
四千余公里的奔波 只为学得真本领
2011年初,新疆启动了“少数民族普通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培养计划”,在高校毕业生自愿的基础上,择优选拔、分批分期选派到对口援疆省市培养1-2年,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岗位所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合格,面向新疆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
古亥尔尼萨的家乡在新疆阿克苏地区,2011年7月从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毕业。不久,她就报名了培养计划,定下的岗位是在乡镇街道从事卫生服务工作。“之前学的是司法助理,接触过法医方面的工作,所以对医疗卫生方面比较感兴趣,同时这也是家乡非常缺的。”
在经过一年的实习后,她与其他330名志同道合的学员一起乘着硬座火车花了90个小时,来到了四千公里外的宁波。“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离疆,希望能够学得真本领,将来回去报效乡亲父老。”古亥尔尼萨一脸真诚地说。
与刚大学毕业才一年的古亥尔尼萨不同,阿不来提·阿不都尼亚孜算是这批学员中的老大哥了。27岁的他,家中除了父母,还有怀孕5个月的妻子。
“在宁波培训一年,意味着你照顾不了现在怀有身孕的妻子,更无法亲眼看到这个小生命的出世,那你为什么还报名坚持来参加培训?”面对记者的提问,阿不来提的回答与古亥尔尼萨的一样,但显得更为深刻。
阿不来提告诉记者,他之前在阿克苏地区的一个乡镇卫生院里的骨科科室工作,因为大学学的是临床医学,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在骨科里只能打打下手。“来宁波培训的机会非常难得,希望在这里能够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拿到结业证,将来能执证上岗,所以家里人也非常的支持。”
阿不来提还说,除了学习医疗技术,还要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增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些都是当地医院急需的。
为新疆学员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此次教育援疆计划的承办方之一,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负责基层医疗单位学员的培训,是宁波市唯一一所负责培训的高校,其负责培训的人数也是省内援疆9所高校中最多的。
“一个半月前,在得知新疆同学们将于4月底到我校参加近一年的脱产培训后,我们深感荣幸。”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沈赤说,学校对此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及时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对同学们的教学、食宿、活动、日常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准备。就在这短短的一个半月里,他们完成了约800平方米的清真食堂建设、完成了近90余间学员与管理员宿舍改造、完成了教室设备、报告厅等活动场所的修缮;制定了学员《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活动安排》等,努力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出席此次培训班开班仪式的阿克苏地区行署副专员、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副厅长(挂职的)李更生听取了学校的部署安排后,他表示,浙江省倾注了很多心血,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学员们及管理人员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提供了比在校大学生更优厚的待遇,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代表阿克苏地委、行署,对浙江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及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关心支持和热情服务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训学员们也纷纷表示,一定以百分的热情,千分的汗水,万分的努力踏实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此来回报党和政府及家乡人民,力争成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有用人才。 东南商报 薛丛川 王华峰
编辑: 张赛霞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