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执法人员在夜间施工现场测试噪声污染。
工地夜间施工噪声超标,但是施工单位持有环保部门发给的夜间建筑施工许可证,并把此当作噪声扰民的“挡箭牌”。这是记者连日来调查市区工地夜间施工情况后发现的普通现象。
环保解释办证收费就是为了治理噪声超标
现在我市大大小小的工地众多。按照有关规定,特殊需要必须在夜间进行有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应事先填写申请表,报经区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核发《夜间建筑施工许可证》后方可施工,建筑施工单位和个人必须按《夜间建筑施工许可证》的要求作业。施工企业如果要申请办理夜间建筑施工许可证,环保部门将派人到现场进行考查,然后再根椐需要和施工条件决定是否发证。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夜间超标施工工地都在居民区周边,但都持有一把“尚方宝剑”,就是环保部门发给的夜间建筑施工许可证。如海曙区双杨村旧村改造工地,环保部门给其发的夜间施工许可证注明施工时间为22时至凌晨2时,环城西路某工地的施工时间为22时到次日6时。双杨村旧村改造工地一名项目部经理说:“我们办证时,都向环保部门交了11200元办证费用的,施工时间为3天。”
海曙区环保局一名姓汪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办理夜间施工证他们是严格控制的,给这些施工单位办理夜间施工证,是出于几方面的考虑,一是从施工工艺上来讲,有些项目需要连续施工,不能停下来;二是因为白天交通管制,施工产生的建筑渣土需要夜间运出去;三是有些工程要赶工期。对于收费的问题,他称是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于超标施工单位收取的是噪声污染排放费。记者问,既然知道这些施工单位是超标施工,为什么还要发给他们证。该负责人称,收费就是为了治理超标,因为工地的噪声都是超的,所以才收费。
昨天下午,市环保局监察支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他们监测,市区工地的噪声都超标,所以制定出了这个收费标准,收费就是为了治理噪声污染。
市民质疑夜间施工证成了“扰民挡箭牌”
海曙城管局执法人员上周对6个工地夜间施工情况进行突击检查,结果发现其中3家工地属于超标施工。其中环城西路某工地,城管执法人员经过检测,发现施工发出的噪声为81.9分贝。据介绍,这样的声音,即使住在对面的7层楼上,关着窗户,依然能听到响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工地虽然办理了夜间施工许可证,但是不注意科学施工或想尽办法降低噪声,如果遇到市民投诉或检查,就将“夜间施工许可证”拿出来作为挡箭牌。例如有的工地,如果装上消音设备或降低噪声,是可以不超标的,但是工地出于节省成本考虑,没有采取这些措施,最后造成扰民。有的施工方则认为既然已交过噪声污染治理费了,可以视作“合理”超标。
海曙区城管局直属中队在检查中发现,企业一句“生产工艺需要连续性”便成了申请“夜间施工证”的合法理由,而不问这种“生产工艺连续性”是否是唯一的,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避免。事实上,有的“连续性”生产工艺是可以通过工序调整、设备更新来避免的。
“明知施工噪声超标的情况下,环保部门还让企业交钱办证,这不是让扰民行为合法化吗?如果噪声超标,就不该发给夜间施工许可证,这样才是对民生负责的态度。”家住南都花城的黄先生说。宁波晚报记者边城雨文/摄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