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急诊分诊”①
按病情的轻重缓急而非单纯地按挂号顺序,市第一医院推出的急诊分诊制度,引发关注。急诊分诊作为一项合理分配有限、宝贵急诊资源的手段,为何迟迟难以落实?医患双方各有哪些顾虑?它的推行是为了确保什么?
患者:担心看急诊被插队
昨前两天,记者在市第一医院、李惠利医院、宁大附属医院和市妇儿医院的急诊室采访了20多位候诊患者。他们最担心急诊分诊不公平,被“开后门”插队,延误自己看病。
昨天,在宁波日报官方微博(@宁波日报)上,有网友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网友“不要随便说说”称,如果没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全靠分诊护士凭自身医疗素养作出判断,只能寄希望碰到一位业务精湛、不徇私情的护士,否则就有理由怀疑会出现“认亲不认病”的现象。
在香港生活过的李先生说,香港的急诊一直是分诊病人的,但是会有20多名医生,还有专人跟进。他担心,若急诊医务人员不够,是否能真正做到急诊分诊。
医生:市民就医理念需转变
急诊分诊是一项医疗核心制度。然而,采访中各大医院院长和急诊科医生对此却顾虑重重。
一位医务科长说,濒危病人和危重病人绝大多数通过绿色通道直达抢救室,最令医院纠结的是普通急诊病人和非急诊病人,根本无法按轻重缓急来分诊。按规定,儿科急诊需发烧在38.5摄氏度以上,但现在感冒、咳嗽与配药的都挤到夜间急诊。这时,预检护士想让发烧的孩子先看病,通常会遭到排在前面的患儿家长反对。现在只能采取变通办法,先服退烧药,观察着。
一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主任说,该院每年急诊量为10万人次左右,每月真正需要急诊抢救的病人在1000人次上下,占全年急诊量的15%左右。真正推行急诊分诊很难,主动权不在医务人员手中,只能悄悄地做,确保濒危病人和危重病人能得到及时救治。
多位医务人员表示,急诊分诊的推行依赖于市民就医理念的转变。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