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我市早稻种植面积较去年减少1万亩,机插面积仍维持在18万亩以上,达到18.75万亩,机插率首次突破70%大关,达到75.6%。在种植总面积逐步缩减的情况下,“区域性整体推进”成为我市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保障粮食安全的一张王牌。
全程机械化可大幅提高水稻生产效率,从种、收到烘干,平均一亩田花费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为我市水稻生产,尤其是双季连作稻的高产赢得宝贵农时。市农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县(市)区、镇(乡、街道)为区域实施整体推进,可以优化农机配置,改善农机化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区域性整体推进”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在农机化水平、社会化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有着一系列标准、规范的约束和保障。水稻生产机械化耕作、收割水平达到95%;机械化植保率达到90%;示范县(市)区粮食烘干率达到50%、规模化育秧率达到70%;农机用户技术培训率达到100%……19项大大小小的刚性要求,构成了我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
以整体推进为契机,各粮食主产区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引导,对区域内农机配置进行了全面的“补缺查漏”。全国首个区域性整体推进示范县(市)余姚市,去年拿出农机年度专项资金的40%,专门用于保障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机插的社会化服务作业补贴配套,还专门设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点建设资金等多个专项经费,让广大中小散户享受到全程机械化带来的便利和经济效益。
去年,全市20家整体推进创建单位组织实施了单季稻高产示范方9个,连作高产示范方6个,机插高产示范面积1.9万亩,核心区示范面积7000余亩。单季稻高产示范方每亩平均产量781公斤,连作示范方每亩平均产量587公斤,各测产点平均亩产超过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目标,创我市机插稻亩产历史纪录,机插高产成效显著。
据悉,我市今后将进一步规范、细化“区域性整体推进”的评估指标体系,加快高性能农机与相关配套农艺的有机融合,加大对烘干机库房等农机配套设施的建设与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环”。宁波日报记者余方觉 通讯员邵 滢
编辑: 张赛霞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