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食堂的两本“账”
A每餐6元钱,总浦桥社区食堂7年未涨价
叶大伯每天吃饭的镇海总浦桥社区食堂是2004年成立的,凡是60周岁以上的社区老人在这儿吃一餐只需花费6元。一位食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们也都知道现在市场上的蔬菜和肉类价格比当年上涨了不少,但老人们的餐费从2006年规定每餐价格为6元以来,社区食堂还未涨过价。
叶大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外面快餐店里的一碗炒青菜价格是5元,一条红烧鲫鱼12元,社区食堂每天提供8个小菜任老年人选择一荤两素,还有一碗汤、一份米饭,一共也才6元。“每餐6元的价格我觉得便宜,就怕他们没得赚。”叶大伯说。
正巧说着食堂的便宜,记者注意到,旁边一位姓车的大爷在食堂吃了一份,手里还拿着饭盒打包了一份。车大爷说,带回去的这一份是给老伴的。以前每餐都是他和老伴一起来社区食堂吃饭的,可就在当天早上,他老伴被车撞了,脚受伤了。“本来打算在家附近快餐店买几个菜,快点回去照顾她,不过看了看价格实在有点贵。”
B扩大服务范围,西门街道食堂能基本持平
一餐饭,老人只需要付6元,食堂到底能不能盈利?几乎所有记者采访的社区助老食堂负责人都说,“不可能!”
“目前我们这里已经算做得不错的了,能基本持平。但这是把食堂的3个工人工资、水电费撇开的基础上。”海曙区西门街道居家养老互助中心主任陈忠潮告诉记者,食堂的3个工人都是下岗或低保家庭再就业,由政府付给工资;食堂的水电费由街道支出,房屋也没有租金。现在街道里的工作人员每天的午餐也从老年食堂采购,约有50份左右,另有鼓楼街道的一些老人也在此搭伙,“相当于整合了资源,扩大了更多的消化渠道,才保证了老年食堂的不亏本。至少现在它不需要我们社区的补贴,靠收取餐费,能刚好把成本打平。”
C大部分助老食堂常年亏损
总浦桥社区的“车轮食堂”成立于2007年,是该社区食堂的组成部分。当初为了方便送餐上门,社区花费22万元购置了一辆小型面包车用于送餐,于是就有了“车轮食堂”这一响亮的名字。而随着菜价、油价的不断上涨,社区除了能从四五十家共建单位,如镇海国土局、拆迁办等单位,获得一定的补助外,社区每年还要补贴四五万元,这也是记者采访的镇海三家社区食堂中出钱补贴最多的一家。
在奉化城区锦屏街道、岳林街道,从2007年以来,先后有居敬、奉中、春晖、南门、秀水等5个社区相继办起了助老食堂。如今这5家食堂已关掉了2家,仅剩3家仍在营业。但因为就餐人数稀少,每天仅几位老年人,每餐收费5元,实在难以抵消开支。南门社区党委书记童成军说,要不是民政部门补助,社区根本无力承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镇海后大街社区食堂和江东划船社区食堂的收支差不多已持平。不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早上去买菜都是“斗智斗勇”的一次经历,时常要跑好几个菜场,不仅如此,同一种小菜,一定得货比三家后才买下来,“稍微控制不好,食堂就会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