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各地高考作文引热议 网友竞写浙江高考微作文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6-08 07:11:39报料热线:81850000

  让我们为他鼓掌

  桂维诚(宁波万里学校语文高级教师)

  我的书橱里,珍藏着一盒栩栩如生的蝴蝶标本。左边的这只两翼合拢,停在一根枯枝上,酷似一片枯叶;右边的那只双翅展开,七彩斑斓。想不到这竟是同一种蝴蝶,叫“枯叶蝶”。这是我的一个学生送给我的,说来还有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呢。

  十几年前,我在一所中学任教,担任一个初中普通班的班主任。班上有个在大家眼中似乎“一无是处”的学生小华(化名)——成绩差,还经常惹“乱子”。但他对生物课很感兴趣,还报名参加了生物兴趣小组。星期天,生物老师带他们到天童森林公园捕蝴蝶制作标本。在学校举办的“第二课堂”成果展览中,他为大家做了许多漂亮的标本盒,想不到都是用废弃的泡沫塑料和即时贴的边角料做成的,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与五彩缤纷的蝴蝶相得益彰。为此,我们班的蝴蝶标本脱颖而出,深得好评,还得了奖。

  于是,我在班会上说:“同学们不要以为小华什么都不如你们,你们看他做的生物标本多么精致!这说明他的动手能力远远超过大家,而且他为我们班赢得了荣誉,让我们为他鼓掌!”我看到他在同学们赞许的掌声中,仰起了头,眼睛里亮晶晶的。从此以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专心了,作业认真了,纪律也能遵守了,进步很快。他还参加了小发明兴趣小组,有几项小发明创意还成功申报了国家专利呢!

  后来,他要随父母转到外地去上学了。临行前,他特意送给我一个“枯叶蝶”标本,还在盒子上写了一行小字:“感谢老师终于发现了我并不是一片枯叶,当我展开双翅时也会发出光彩——老师,我会飞的!”

  这份不寻常的礼物,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端详着酷似一片枯败树叶的蝴蝶标本,思绪万千……枯叶蝶原本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的美丽,它之所以用酷似枯叶的一面来掩饰自我,是为了在物竞天择的进化中适应自然界的生存需要。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也让孩子们按照“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的自然法则去掩饰自我,改变自我,乃至丧失自我,那么,这种异化的结果,是教育的成功,还是教育的悲哀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从枯叶蝶的故事中得到新的启示。

  教育的功能是什么?无疑是为了育人。但人们往往给它抹上某种功利的、世俗的色彩,却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抹杀他们的个性,“以人为本”如今似乎成为一句时尚的口号,而我们的教育却要把孩子按照某种统一的模式,塑造成理想的“社会人”,孩子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作为个体的人,会逐渐失去自我,这显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走进学生们的心灵,让他们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

  如果我们只看见“枯叶蝶”的一面,以偏概全,缺少一分为二的全面分析,就难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碰到后进的学生,就难免会叶公好龙了,一次两次鼓励不奏效便急躁起来,采用简单化的做法,甚至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一瓢凉水浇灭了他们创造的火花,过莫大焉!试想,如果当年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不是对他的“第三张小板凳”给予鼓励的掌声,而是一棍子打死,也许就毁了一个未来的天才科学家。

  爱因斯坦说:“现在的教育方法,竟然还没能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样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之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这番发人深省的话告诫我们,教育之大忌是扼杀创新的自由,尤其是对成长中的孩子。学习成绩拔尖的永远只是少数,但是,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借我一双慧眼,发现他(她)并不普通;请不要吝啬掌声,让我们为他(她)鼓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各地高考作文引热议 网友竞写浙江高考微作文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6-08 07:11:39

  让我们为他鼓掌

  桂维诚(宁波万里学校语文高级教师)

  我的书橱里,珍藏着一盒栩栩如生的蝴蝶标本。左边的这只两翼合拢,停在一根枯枝上,酷似一片枯叶;右边的那只双翅展开,七彩斑斓。想不到这竟是同一种蝴蝶,叫“枯叶蝶”。这是我的一个学生送给我的,说来还有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呢。

  十几年前,我在一所中学任教,担任一个初中普通班的班主任。班上有个在大家眼中似乎“一无是处”的学生小华(化名)——成绩差,还经常惹“乱子”。但他对生物课很感兴趣,还报名参加了生物兴趣小组。星期天,生物老师带他们到天童森林公园捕蝴蝶制作标本。在学校举办的“第二课堂”成果展览中,他为大家做了许多漂亮的标本盒,想不到都是用废弃的泡沫塑料和即时贴的边角料做成的,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与五彩缤纷的蝴蝶相得益彰。为此,我们班的蝴蝶标本脱颖而出,深得好评,还得了奖。

  于是,我在班会上说:“同学们不要以为小华什么都不如你们,你们看他做的生物标本多么精致!这说明他的动手能力远远超过大家,而且他为我们班赢得了荣誉,让我们为他鼓掌!”我看到他在同学们赞许的掌声中,仰起了头,眼睛里亮晶晶的。从此以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专心了,作业认真了,纪律也能遵守了,进步很快。他还参加了小发明兴趣小组,有几项小发明创意还成功申报了国家专利呢!

  后来,他要随父母转到外地去上学了。临行前,他特意送给我一个“枯叶蝶”标本,还在盒子上写了一行小字:“感谢老师终于发现了我并不是一片枯叶,当我展开双翅时也会发出光彩——老师,我会飞的!”

  这份不寻常的礼物,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端详着酷似一片枯败树叶的蝴蝶标本,思绪万千……枯叶蝶原本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的美丽,它之所以用酷似枯叶的一面来掩饰自我,是为了在物竞天择的进化中适应自然界的生存需要。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也让孩子们按照“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的自然法则去掩饰自我,改变自我,乃至丧失自我,那么,这种异化的结果,是教育的成功,还是教育的悲哀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从枯叶蝶的故事中得到新的启示。

  教育的功能是什么?无疑是为了育人。但人们往往给它抹上某种功利的、世俗的色彩,却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抹杀他们的个性,“以人为本”如今似乎成为一句时尚的口号,而我们的教育却要把孩子按照某种统一的模式,塑造成理想的“社会人”,孩子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作为个体的人,会逐渐失去自我,这显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走进学生们的心灵,让他们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

  如果我们只看见“枯叶蝶”的一面,以偏概全,缺少一分为二的全面分析,就难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碰到后进的学生,就难免会叶公好龙了,一次两次鼓励不奏效便急躁起来,采用简单化的做法,甚至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一瓢凉水浇灭了他们创造的火花,过莫大焉!试想,如果当年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不是对他的“第三张小板凳”给予鼓励的掌声,而是一棍子打死,也许就毁了一个未来的天才科学家。

  爱因斯坦说:“现在的教育方法,竟然还没能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样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之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这番发人深省的话告诫我们,教育之大忌是扼杀创新的自由,尤其是对成长中的孩子。学习成绩拔尖的永远只是少数,但是,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借我一双慧眼,发现他(她)并不普通;请不要吝啬掌声,让我们为他(她)鼓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