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余姚
余姚话使用人数逐渐减少
稿源: 余姚新闻网   2012-06-15 11:19:59报料热线:81850000

  本报讯(记者 张敏)“玩”读成“嬉”,船读成“善”,木匠读成“目羊”,“阿姐”读成“阿金”,和普通话完全不同的读音让5年前来姚工作的小杨摸不着头脑,她索性用“韩国话”、“日本话”来形容余姚话,说自己在听别人说余姚话的时候感觉跟听外国话差不多。

  余姚话里名堂多

  余姚话真的和外国话差不多吗?

  常年研究余姚方言的专家施长海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据他介绍,余姚话,尤其是近些年来发展变化的余姚话里,夹杂着许多普通话的读音,越来越通俗了。但是不可否认,即使是夹杂着普通话读音,余姚话作为吴方言的一种,具有鼻音重、口音重浊、发音长且翘、大量使用小称(即鼻音化)以及讹音(有音无字)较多的特点,还是很难为外人所解读。

  施长海介绍,余姚方言是属于吴方言里太湖片中的临绍小片和临甬小片,还包含了四明山区的奉化话、嵊州话和上虞话,范畴十分广泛。具体地讲,临绍小片里包含了余姚核心片(余姚老城区及城南城北)、梁弄片和余姚慈溪四塘以北片。其中,梁弄片以上虞口音为主,四塘以北片以绍兴口音为主。比如人称代词“他们”用丈亭话说就读成了“其拉”,用梁弄话说要读成“伊拉”,用余姚核心片口音读就读成了“佢辣”。

  在余姚文化历史的长河中,余姚方言作为一个载体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变迁,余姚方言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比较明显的,就是小称渐渐用得少了;重、浊音出现了合并,比如“字”和“池”现在用余姚话读起来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受绍兴方言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比如“没有”,很多人爱说成“么”(me)或者“呒末”,这个读音就是偏向了绍兴方言;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就是受普通话影响,余姚话的读音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吴”,以前在余姚话里读成“五”,而现在这样读的人越来越少了。

  讲余姚话的人少了

  余姚话里有许多汉字和古文字的信息,是保存社会风尚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它的重要性相对的是其越来越少的使用几率。

  “我现在一直在说普通话,余姚话有些听得懂。”实验小学的一名姚籍学生这么说。完整地说,他对于余姚话就是“有些听得懂,有些听不懂”。 日前,记者做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一批小学三年级的姚籍学生,共发放了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3份。在这项调查中,43名学生里仅有2人表示在学校和同学交流用的是余姚方言,8人表示在家里说的是余姚话。大多数同学认为,余姚话说起来虽然让人感到亲切,但是普通话比较容易说也容易懂。在校园中,这场普通话和余姚方言的博弈,显然是普通话占了上风。

  据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我市各中小学推广的是普通话,至于余姚方言,并未做强制性的要求。惟一一所小学——肖东一小,由于在校园里引进了姚剧,学生说余姚方言的几率同其他学校相比,有所增加。

  施长海说,随着接受高等教育人数及来姚务工人员的增加,余姚方言的使用频率和以前相比已经大大降低。在有些家庭中,即使家庭成员都是余姚人,为了“迁就”孩子说的“普通话”,也习惯用普通话来交流。

  余姚话有了语音档案

  渐渐黯淡的方言文化,其生存现状让人担心。为了保护余姚方言,日前,市档案局完成了余姚话语音档案建档工作,录制了余姚话语音档案,从声韵、词汇、短句到短文,从天文地理到社会生活,语音档案的录制极具代表性和收录价值。据市档案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建立余姚话语音档案,该局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开展田野调查,确定调查对象,最终选取了一名60多岁,土生土长的余姚男子作为发言人进行录音。他们希望,通过建档,能引起人们对余姚话的重视,也给余姚话接下来的发展变迁上个“保险”,以免我们自己家乡的语言在社会发展大潮中一个不小心就消失了踪影。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余姚话使用人数逐渐减少

稿源: 余姚新闻网 2012-06-15 11:19:59

  本报讯(记者 张敏)“玩”读成“嬉”,船读成“善”,木匠读成“目羊”,“阿姐”读成“阿金”,和普通话完全不同的读音让5年前来姚工作的小杨摸不着头脑,她索性用“韩国话”、“日本话”来形容余姚话,说自己在听别人说余姚话的时候感觉跟听外国话差不多。

  余姚话里名堂多

  余姚话真的和外国话差不多吗?

  常年研究余姚方言的专家施长海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据他介绍,余姚话,尤其是近些年来发展变化的余姚话里,夹杂着许多普通话的读音,越来越通俗了。但是不可否认,即使是夹杂着普通话读音,余姚话作为吴方言的一种,具有鼻音重、口音重浊、发音长且翘、大量使用小称(即鼻音化)以及讹音(有音无字)较多的特点,还是很难为外人所解读。

  施长海介绍,余姚方言是属于吴方言里太湖片中的临绍小片和临甬小片,还包含了四明山区的奉化话、嵊州话和上虞话,范畴十分广泛。具体地讲,临绍小片里包含了余姚核心片(余姚老城区及城南城北)、梁弄片和余姚慈溪四塘以北片。其中,梁弄片以上虞口音为主,四塘以北片以绍兴口音为主。比如人称代词“他们”用丈亭话说就读成了“其拉”,用梁弄话说要读成“伊拉”,用余姚核心片口音读就读成了“佢辣”。

  在余姚文化历史的长河中,余姚方言作为一个载体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变迁,余姚方言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比较明显的,就是小称渐渐用得少了;重、浊音出现了合并,比如“字”和“池”现在用余姚话读起来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受绍兴方言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比如“没有”,很多人爱说成“么”(me)或者“呒末”,这个读音就是偏向了绍兴方言;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就是受普通话影响,余姚话的读音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吴”,以前在余姚话里读成“五”,而现在这样读的人越来越少了。

  讲余姚话的人少了

  余姚话里有许多汉字和古文字的信息,是保存社会风尚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它的重要性相对的是其越来越少的使用几率。

  “我现在一直在说普通话,余姚话有些听得懂。”实验小学的一名姚籍学生这么说。完整地说,他对于余姚话就是“有些听得懂,有些听不懂”。 日前,记者做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一批小学三年级的姚籍学生,共发放了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3份。在这项调查中,43名学生里仅有2人表示在学校和同学交流用的是余姚方言,8人表示在家里说的是余姚话。大多数同学认为,余姚话说起来虽然让人感到亲切,但是普通话比较容易说也容易懂。在校园中,这场普通话和余姚方言的博弈,显然是普通话占了上风。

  据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我市各中小学推广的是普通话,至于余姚方言,并未做强制性的要求。惟一一所小学——肖东一小,由于在校园里引进了姚剧,学生说余姚方言的几率同其他学校相比,有所增加。

  施长海说,随着接受高等教育人数及来姚务工人员的增加,余姚方言的使用频率和以前相比已经大大降低。在有些家庭中,即使家庭成员都是余姚人,为了“迁就”孩子说的“普通话”,也习惯用普通话来交流。

  余姚话有了语音档案

  渐渐黯淡的方言文化,其生存现状让人担心。为了保护余姚方言,日前,市档案局完成了余姚话语音档案建档工作,录制了余姚话语音档案,从声韵、词汇、短句到短文,从天文地理到社会生活,语音档案的录制极具代表性和收录价值。据市档案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建立余姚话语音档案,该局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开展田野调查,确定调查对象,最终选取了一名60多岁,土生土长的余姚男子作为发言人进行录音。他们希望,通过建档,能引起人们对余姚话的重视,也给余姚话接下来的发展变迁上个“保险”,以免我们自己家乡的语言在社会发展大潮中一个不小心就消失了踪影。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