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安 绘
中国宁波网讯 吹成球状像刺猬一样的河豚、色彩艳丽的海星和珊瑚、戚继光时代发明的海洋劳作工具脚撑船……几百件各种科目的海生动物标本,数十件各具特色的渔具,被精心地布置到蓝丝绒铺面的桌子上,100平方米的空间摆放得琳琅满目。近日,在宁海长街镇中心小学里,一个小型海洋博物馆建成开放,成为全校师生学习的乐园。
“随着生活和劳作方式的改变,许多海洋文化走向消亡,应该创造载体把它们保存下来,使它们得以传承。”长街镇中心小学校长张志刚说。为此,学校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海洋知识,还编印了海洋文化教材,在课程中渗透海洋文化知识。一年下来,孩子们学习海洋生物知识的热情越来越高。今年4月,创办一个展品包括渔具、珊瑚、贝壳和海洋生物标本四大门类的小型海洋博物馆的梦想在“小脑袋瓜”里萌发了。
一件件展品凝聚了师生们的心血。在五(3)班王璇小朋友眼里,他们建造的“海洋博物馆”是个童话城堡。她告诉记者,很多同学是在海边长大的,但读书后,他们就远离海洋了。有一年过生日,舅舅送给她一个青螺、一个珍珠螺、一个砗磲,十分精致,她视作宝贝。学校要建博物馆,她就把自己珍藏的宝贝捐了出来。“放在这里大家都可以欣赏,比我藏在家里一个人看意义大多了。”王璇说。
在博物馆里有很多木制的渔具,它们原本是学校附近青珠村82岁的老渔民罗创明的。罗创明是村里的打渔能手,年龄大了,捕鱼的工具也闲置了。孩子们向他要来了蟹篓、鲻鱼钓、横网等近十件渔具,还拉着罗创明给他们介绍使用方法。
“博物馆里最难收藏的是海洋生物,特别是鱼类和软壳类,容易腐烂,必须做成标本才能保存”。负责海洋馆日常管理的伍正奋老师介绍,馆里的近百件标本,都是师生们自己制作的,制作标本成了海洋博物馆带给孩子们的另一种乐趣。
四(4)班的谢天幸就是学校标本制作队的一员,他说:“做标本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但有时标本做坏了,让人又心疼又遗憾。”有一次,学校的王老师拿来一条全身通红的狮子鱼,非常漂亮。由于没处理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鱼身上的红色转为褐色,又转成灰色。
“现在博物馆还不够完备,只能在课余时间限量向学生开放。”张校长介绍,学校明年就要搬迁了,他们将在新校舍打造400平方米的开放式海洋博物馆,让孩子们有更大的“蓝色空间”。
编后:一家专业儿童市场咨询公司不久前发布了“2012年城市儿童快乐指数”,抽样调查显示,儿童年龄越小越有大“梦”,待到上了中小学的高年级,往往只剩下“考出理想的成绩”一个念头。
梦想是孩子自我形象的理想化,鼓励孩子追梦,孩子会产生强劲的内驱力。正因为如此,当创建海洋博物馆的梦想萌生于孩子们的头脑中,长街镇中心小学给予了全力支持,为孩子们圆了梦。小小海洋博物馆,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海洋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追梦的执着和梦想成真的快乐。
宁海记者站陈云松 周武军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