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
装备高科技 水上水下同时监控
昨日,象山小白礁考古现场传来最新消息,“浙江·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6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潜水发掘阶段以来,截至6月17日,水下考古工作队共派员潜水工作180余人次、总潜水时间超过8500分钟。
在这段时间里,专家们完成纵横基线、水下探方、水上—水下通话扬声系统、水下监控摄像系统、水下照明灯阵等的布设,基本完成了遗址南部和中部约120平方米范围的揭露清理。
“这几天的发掘过程中,共出水各类文物标本29件,其中青花瓷22件、五彩碗4件、陶缸2件、‘康熙通宝’铜钱1枚。”专家告诉记者,同时采集出水了部分沉船遗址堆积中各类包含物、船板残件等测试样品,与浙江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合作制定了“小白礁Ⅰ号”沉船遗址沉积物和水体检测分析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水下考古工作中,还布设了水上—水下监控指挥系统,并将短基线声呐系统(水下目标定位的基本工具,具有全天候高精度的特点)运用于水下考古实践中,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关链接
“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堪称继“南海Ⅰ号”、“南澳Ⅰ号”之后的重大水下考古发现,因此备受瞩目。
南海Ⅰ号:是一艘中国南宋初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失事沉没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的沉船。
南澳Ⅰ号:发现于2007年,地点在南澳岛东南三点金海域,是一艘载满瓷器的明代沉船。2011年4月23日启动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至11月共出水文物9500余件,其中瓷器以福建漳州窑青花为大宗。
东南商报记者 李臻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