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VS热门
近些天,在考生和家长中议论最多的,莫过于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报告发布了中国2011届毕业生起薪、各专业就业率等现状,还将9个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列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也就是所谓红牌专业。
专业“红牌”还是“绿牌”,说到底,是往年家长经常争论的专业冷热问题。
小陈4年前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宁波某高校对外贸易专业就读。“当时对外贸易是热门专业,宁波又是港口城市,想着读这个专业肯定不愁找工作。”没想到临近毕业,却赶上了外贸形势走低。“我们班还有将近一半同学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小刘当年报考宁波工程学院时,因专业填报失误,被调剂到了油气储运专业。“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冷的专业,我们班34个人,大多数都是被调剂过来的。”但幸运的是,两年前毕业恰好赶上中海油在大榭设址,一下子就签了小刘班上17个人。
“所谓热门专业的形成,和人才市场的供需密切相关。当一段时期内社会上缺乏某方面人才时,相关专业毕业生找工作变得容易,该专业就成为‘热门专业’。当某方面人才供应过量时,该专业就转冷了。专业的冷和热是相对的。”钱义林说。
大学通常根据以往各专业的就业情况招生,就业率很高的热门专业,容易引起大部分学校“跟风”扩招,长此以往导致人才培养过剩,出现就业饱和的情况,报考时的热门专业,在毕业时可能变成就业率越来越低的冷门专业。
吕慈仙则觉得,本科阶段的冷门专业,不一定意味着研究生、博士生阶段还是冷门专业。“拿生物工程来说,本科毕业生普遍面临找工作困境。但事实上,我们国家很缺少生物工程的高级人才,一个生物工程的博士,大家抢着要。”
当然,就业前景是每个考生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填报志愿应该和将来的就业紧密相联。但是,看某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不能仅以目前市场热门为依据,热门专业也有时效性,并非所有的热门专业都会一直吃香。因此,要从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入手,做好职业规划,选好专业。
董小芳 王珏 罗佳旻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