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考古发掘 梅园石今天出水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6-25 08:20:34报料热线:81850000

  央视主持人文静在发掘现场直播。 记者 崔引 摄

  象山小白礁,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无人小岛,昨日却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昨日上午“浙江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发掘直播特别节目在央视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英语频道同时播出,宁波电视台、中国宁波网同步直播。今日上午9:00-11:00将进行第二场直播,届时观众最为关心的“宝贝”将出水,每块重达25公斤左右的梅园石的提取将成为其中的“重头戏”。央视记者朱广权笑称今日直播将是一场“古装悬移剧”,也就是将古船上装载的器物悬吊移动出水。记者了解到,央视初定于本月28日进行第三场直播。

  昨日

  泥沙+风浪影响能见度

  我国首批水下考古队员之一、资深水下考古专家栗建安研究员在看完直播后表示,“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为探索清代晚期中外贸易史、近代海外交通史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小白礁沉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进一步佐证了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对于有些观众发微博反映看直播不过瘾这个问题,栗建安解释说:“能见度低是水下考古的最大障碍,也影响到直播效果。水下考古最好、最佳的能见度在2-3米左右,但是今天的能见度是1米左右。”而直接影响昨日考古直播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沉船所在的海域是泥沙底,这样的客观条件,一有风雨就会搅浑水体。栗建安研究员还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然后就好像是磨砂锅底,即使通过再强的光也是看不到的。”其次是风浪大,由于今年雨水多,整个雨季都在推迟,尤其是前夜一夜暴雨,而且此前先后有两个台风路过,因此影响水下能见度。

  今日

  水下装两个摄像头和两组照明灯

  在直播结束后,水下考古队员仍进行着正常考古工作。昨晚,水下考古队队长林国聪向记者发来了当日的工作成果。他告诉记者,当日上午在沉船遗址南端探方有三组水下考古队员下水进行水下测绘、录像、拍照和文物提取,出水2件青花碗,并在工作船现场对出水文物进行清洗、清理、浸泡脱盐等初步保护。

  而在下午,在遗址中部各布设1个水下摄像头和2组水下照明灯,在沉船遗址西侧清理梅园石周边的泥沙堆积,为明天梅园石的提取起吊出水做准备。

  花絮

  考古队还有唯一一名女队员

  本次小白礁沉船水下考古35位精兵强将中,王茜是唯一的一位女队员,她也是我国唯一一位进入水下考古的队员。这位身材高挑的姑娘在现场已经工作了20多天,和男队员一样面临着同样的挑战。王茜告诉记者,相对于男队员来说,女队员唯一的困难可能是体力要稍差些。“我爸妈一直担心我的安全问题,但是对于我来说,能够第一个见到沉船最原始的状态,我更多体会到的是其中的乐趣!” 

  出水紫砂壶来头不小

  在展示的出水文物中,前两天出水的紫砂壶值得一说:落款孟臣,孟臣是明代崇祯到清康熙年间的制壶名家。不过专家称还不能完全断定是否是孟臣所做。紫砂出口在当时也是非常常见的,这艘船上只发现一件壶,说明有可能是船上生活用品。

  直播前大雨停了

  文静:老天帮忙 海定波宁

  昨天上午9∶00,连日大雨的渔山海域突然露出了一缕阳光,在作业平台上的水下考古队员们禁不住一片欢呼,连央视主持人文静也感慨说:海定波宁,连老天也来帮忙。

  由于之前出水的文物,主要集中在沉船的北边和西侧,因此当日的发掘主要地点为小白礁沉船的南端。在经过周密准备后,水下考古队员、央视水下摄影师、央视记者等6人分三组先后下水,深潜到24米水下的沉船位置。随着下水深度逐渐加深,水下能见度越来越低,水底黄沙翻卷,看过去比较浑浊。

  因为央视记者背的是单瓶气瓶,他在海底停留了15分钟左右,近距离观察沉船。当时的海水能见度在一米左右,记者在船舱内发现了梅园石,而水下摄像机还拍摄到在沉船南端原生态堆积的一摞青花瓷器。随着摄像机镜头,大家可以看到不时有小鱼在镜头前掠过,真实反映了这艘古沉船所处的环境。

  东南商报记者 李臻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考古发掘 梅园石今天出水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6-25 08:20:34

  央视主持人文静在发掘现场直播。 记者 崔引 摄

  象山小白礁,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无人小岛,昨日却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昨日上午“浙江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发掘直播特别节目在央视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英语频道同时播出,宁波电视台、中国宁波网同步直播。今日上午9:00-11:00将进行第二场直播,届时观众最为关心的“宝贝”将出水,每块重达25公斤左右的梅园石的提取将成为其中的“重头戏”。央视记者朱广权笑称今日直播将是一场“古装悬移剧”,也就是将古船上装载的器物悬吊移动出水。记者了解到,央视初定于本月28日进行第三场直播。

  昨日

  泥沙+风浪影响能见度

  我国首批水下考古队员之一、资深水下考古专家栗建安研究员在看完直播后表示,“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为探索清代晚期中外贸易史、近代海外交通史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小白礁沉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进一步佐证了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对于有些观众发微博反映看直播不过瘾这个问题,栗建安解释说:“能见度低是水下考古的最大障碍,也影响到直播效果。水下考古最好、最佳的能见度在2-3米左右,但是今天的能见度是1米左右。”而直接影响昨日考古直播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沉船所在的海域是泥沙底,这样的客观条件,一有风雨就会搅浑水体。栗建安研究员还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然后就好像是磨砂锅底,即使通过再强的光也是看不到的。”其次是风浪大,由于今年雨水多,整个雨季都在推迟,尤其是前夜一夜暴雨,而且此前先后有两个台风路过,因此影响水下能见度。

  今日

  水下装两个摄像头和两组照明灯

  在直播结束后,水下考古队员仍进行着正常考古工作。昨晚,水下考古队队长林国聪向记者发来了当日的工作成果。他告诉记者,当日上午在沉船遗址南端探方有三组水下考古队员下水进行水下测绘、录像、拍照和文物提取,出水2件青花碗,并在工作船现场对出水文物进行清洗、清理、浸泡脱盐等初步保护。

  而在下午,在遗址中部各布设1个水下摄像头和2组水下照明灯,在沉船遗址西侧清理梅园石周边的泥沙堆积,为明天梅园石的提取起吊出水做准备。

  花絮

  考古队还有唯一一名女队员

  本次小白礁沉船水下考古35位精兵强将中,王茜是唯一的一位女队员,她也是我国唯一一位进入水下考古的队员。这位身材高挑的姑娘在现场已经工作了20多天,和男队员一样面临着同样的挑战。王茜告诉记者,相对于男队员来说,女队员唯一的困难可能是体力要稍差些。“我爸妈一直担心我的安全问题,但是对于我来说,能够第一个见到沉船最原始的状态,我更多体会到的是其中的乐趣!” 

  出水紫砂壶来头不小

  在展示的出水文物中,前两天出水的紫砂壶值得一说:落款孟臣,孟臣是明代崇祯到清康熙年间的制壶名家。不过专家称还不能完全断定是否是孟臣所做。紫砂出口在当时也是非常常见的,这艘船上只发现一件壶,说明有可能是船上生活用品。

  直播前大雨停了

  文静:老天帮忙 海定波宁

  昨天上午9∶00,连日大雨的渔山海域突然露出了一缕阳光,在作业平台上的水下考古队员们禁不住一片欢呼,连央视主持人文静也感慨说:海定波宁,连老天也来帮忙。

  由于之前出水的文物,主要集中在沉船的北边和西侧,因此当日的发掘主要地点为小白礁沉船的南端。在经过周密准备后,水下考古队员、央视水下摄影师、央视记者等6人分三组先后下水,深潜到24米水下的沉船位置。随着下水深度逐渐加深,水下能见度越来越低,水底黄沙翻卷,看过去比较浑浊。

  因为央视记者背的是单瓶气瓶,他在海底停留了15分钟左右,近距离观察沉船。当时的海水能见度在一米左右,记者在船舱内发现了梅园石,而水下摄像机还拍摄到在沉船南端原生态堆积的一摞青花瓷器。随着摄像机镜头,大家可以看到不时有小鱼在镜头前掠过,真实反映了这艘古沉船所处的环境。

  东南商报记者 李臻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