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友照片
昨天上午,参加纪念沈光文诞辰400周年系列活动之“翰墨亲缘———2012宁波台湾两地书画交流展”的宁波台湾两地书画家在天一阁书画馆举行交流座谈会,两地书画家以书会友,以画相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系主任蔡友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非常深情地表示:“大陆的山水给了我很多创作的灵感,甬台两地书画交流沟通彼此的观念,无形中促进两地书画的融合与发展,所带来的是两种地域文化的交相辉映。”
蔡友,1947年出生于台湾南投乡间,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从1965年接受绘画启蒙教育开始,与水墨画结下了不解之缘。1982年作为当时最年轻的画家,他应邀与张大千等10人,历时一年合绘“宝岛长春”巨画。从1988年开始,他曾不下20次地来到大陆写生,黄山、泰山、张家界等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我喜欢思古幽情,大陆的山水印证了我脑海中关于水墨画的感觉。在台湾只能看见闽南风格的老房子,而大陆的古迹风格迥异,这给我的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蔡友感触良多。
此次第一次来到宁波的他发现,甬台两地的书画家都很好地传承了中国书画传统,用毛笔、墨、宣纸等传统材料,表现出重视笔意、墨色和墨韵的感觉,构图上都擅长留白,与空灵的布局相呼应。他指出了两地画家各自的特色:“宁波书画家基本笔墨功夫都不错,但更注重作品的趣味性的线条和简笔的变化,而台湾的人物、花卉、山水等画作,与自然的联系更为紧密,这也是台湾本土画家的特色。”
观蔡友的作品,在传统笔墨中流露出浓烈的现代精神,一幅《山城雾韵》着墨不多,却把雾气和房舍相融合的空灵感活脱脱勾勒,一幅《迷濛》把夕阳中傍晚的朦胧感觉展现无遗。对此,蔡友说:“画作中的藏和露是很重要的,要从简笔中看到内容,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他告诉记者,他追求的是“画作中有生命和感情,在水墨的轻重、浓淡中,乱中有序、似而不似的感觉”。
与大陆一样,近年来台湾的书画家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在探索艺术的创新,甚至完全不用传统笔墨,而是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打破传统形式,创作“超现实”的艺术作品,对此,蔡友给予了理解:“艺术需要辛苦地学习基本功,需要硬功夫,但是艺术不能是单一的,艺术多元发展才可贵。”
宁波日报记者 陈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