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话剧《我在丹山赤水》9月2日在宁波首演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08月31日 10:45   【 】 【打印

  中国宁波网讯 “《我在丹山赤水》是宁波大剧院首次瞄准本土革命历史题材,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推出的多场次话剧。”即将于9月2日在宁波大剧院首演的《我在丹山赤水》昨天举行合成彩排,总经理陈建方表示,将以该剧向党的十八大献礼。据悉,《我在丹山赤水》是该院自创作音乐剧《茜茜公主》和歌剧《茶花女》后,再次尝试产业链向上游拓展。

  故事:珍藏了10多年

  话剧《我在丹山赤水》改编自曾获全国广播剧一等奖的《魂系桃花岭》,原型是革命烈士新四军浙东纵队警卫大队教导员成君宜和新四军战士徐志远的爱情故事,陈建方介绍,“这个故事在我心中珍藏了10多年,现在终于有条件把它搬上话剧舞台。”

  故事讲述的是,70年前,18岁的徐宜媛(原型是徐志远)挺身而出,掩护、营救了正被日寇宪兵队特务追捕的20岁的成志君(原型是成君宜),同时为他的热血青春感染、吸引。成志君离开上海,进入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在一个叫丹山赤水的地方,用红枫作信笺,向她讲述丹儿和赤女为保卫家园与魔王拼死搏斗的传说。当徐宜媛如约来到丹山赤水,成君宜却已壮烈牺牲。她找他,找了70年!当徐宜媛又一次踏上丹山赤水的土地,88岁的她终于找到了20岁的他。陈建方认为,“有一种生命可以永远青春,这个故事应该对当代年轻人有激励作用。”

  导演龙俊杰在彩排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在丹山赤水》反映了当时的年轻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责任感,对爱情的追求。他们是永远值得尊敬的一代人,不应该被社会忘记。剧中所展现的价值观对当代社会有借鉴意义。”

  合作:借助高校支撑

  据介绍,《我在丹山赤水》由宁波大剧院和上海戏剧学院联合出品,宁波大剧院独家投资,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创作。今年6月,《我在丹山赤水》举行剧本研讨会。7月17日,该剧开始在上戏排练厅开排,8月18日联排。“编剧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孙祖平,导演由上戏表演系主任龙俊杰担纲,参加演出的大多是上戏青年学生,借助了上戏的主创力量,属于工业企业借助高校支撑的模式。”陈建方说,《我在丹山赤水》是小制作,“文化企业讲效益,希望小投入产生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龙俊杰曾为姚剧《桃花开了女儿大了》担纲导演,昨天他介绍说,《我在丹山赤水》舞台呈现清新、诗意、大气,“总体景是大写意的,观众看完会发出‘丹山赤水真美’的感叹。”谈起演员的表演,龙俊杰认为,“学生演戏最大的优点是有热情,有青春的朝气。”他笑着说,“虽然戏好不好看得观众说了算,但我很喜欢。”

  拓展:产业链再次延伸

  合作制作剧目,抢占产业链上游位置是宁波大剧院近年来为国内同行提供的一个成功创新的范例。2008年,宁波大剧院尝试参与合作投资大型原创音乐剧《茜茜公主》,在全国主要城市演出58场,演出总收入超1000万元。2010年,创作歌剧《茶花女》,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效益。有业内专家评述认为,这种合作模式的成功改变了剧院传统的被动坐地等团演出、承担过多市场风险的经营模式,为国内剧院行业提供了一个成功突围的范例。

  从与国外合作,到瞄准本土题材,陈建方认为,“挖掘本土题材,打造艺术精品,奉献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责任。该剧让当代年轻人了解四明山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9个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了解这段光辉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据悉,9月3日、4日、5日,《我在丹山赤水》还将在宁波大剧院上演。(宁波日报 记者陈 青 通讯员沈林佳)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