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鄞州区黄古林草席手工编织工艺后继有人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9-04 10:20:52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讯 近日,鄞州区古林镇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古林草席手工编织工艺终于选出了新的传承人。八旬传承人袁阿蓝老太舒了一口气:“有了接班人,终于能放宽心安度晚年了。”

  鄞西地区很早便有种草织席的传统,其中黄古林生产的草席具有紧密、光滑、平直的工艺特点。该镇的仲一村手工草席以白麻为筋编织而成,更是精品。但随岁月变迁,如今已鲜有人愿意从事这一辛苦行当。

  为保护传统文化,2009年,黄古林草席编织工艺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古林镇仲一村成为省级传承基地,该村82岁高龄的编织能手袁阿蓝被确定为惟一传承人,她是当时浙江省第三批省级“非遗”传承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三年过去了,如今袁阿蓝已有85岁,年老体弱的她早已压扣不动席机。这位编织能手曾不止一次感叹:“老手艺怕是传不下去啦!往后,想买一张手工做的席子,恐怕找不到地方了!”

  面对非遗传承濒临失传,古林镇政府一直在努力。除了仲一村被确定为黄古林草席编织技艺传承基地外,古林镇中学也被列入我区“非遗”黄古林草席编织教学传承基地。随着这些年有意识的保护,目前该村尚有席机20余张,传统手艺人40余名。村主任说,“基本是夫妻档,一人压扣,一人插草。”

  为了选拔最正宗的纯手工白麻筋编织工艺的承传人,近几年古林镇经常进行草席手工编织比赛。几经选拔,该村59岁的王伟国和58岁的陈仁菊夫妻俩终于接过袁阿蓝的班,被推荐为新的传承人。

  “一是技术过硬,二是年龄上的优势和夫妻默契。”对于能成为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王伟国夫妻很是骄傲。妻子陈仁菊说:“我从十岁就开始织席子了,我丈夫也是从十几岁开始摆弄。不说我们技术多好,但我们确实爱这门老行当,希望能把这门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宁波日报 记者朱军备 通讯员沈杨雁 许东柯 夏瑜)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鄞州区黄古林草席手工编织工艺后继有人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9-04 10:20:52

  中国宁波网讯 近日,鄞州区古林镇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古林草席手工编织工艺终于选出了新的传承人。八旬传承人袁阿蓝老太舒了一口气:“有了接班人,终于能放宽心安度晚年了。”

  鄞西地区很早便有种草织席的传统,其中黄古林生产的草席具有紧密、光滑、平直的工艺特点。该镇的仲一村手工草席以白麻为筋编织而成,更是精品。但随岁月变迁,如今已鲜有人愿意从事这一辛苦行当。

  为保护传统文化,2009年,黄古林草席编织工艺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古林镇仲一村成为省级传承基地,该村82岁高龄的编织能手袁阿蓝被确定为惟一传承人,她是当时浙江省第三批省级“非遗”传承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三年过去了,如今袁阿蓝已有85岁,年老体弱的她早已压扣不动席机。这位编织能手曾不止一次感叹:“老手艺怕是传不下去啦!往后,想买一张手工做的席子,恐怕找不到地方了!”

  面对非遗传承濒临失传,古林镇政府一直在努力。除了仲一村被确定为黄古林草席编织技艺传承基地外,古林镇中学也被列入我区“非遗”黄古林草席编织教学传承基地。随着这些年有意识的保护,目前该村尚有席机20余张,传统手艺人40余名。村主任说,“基本是夫妻档,一人压扣,一人插草。”

  为了选拔最正宗的纯手工白麻筋编织工艺的承传人,近几年古林镇经常进行草席手工编织比赛。几经选拔,该村59岁的王伟国和58岁的陈仁菊夫妻俩终于接过袁阿蓝的班,被推荐为新的传承人。

  “一是技术过硬,二是年龄上的优势和夫妻默契。”对于能成为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王伟国夫妻很是骄傲。妻子陈仁菊说:“我从十岁就开始织席子了,我丈夫也是从十几岁开始摆弄。不说我们技术多好,但我们确实爱这门老行当,希望能把这门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宁波日报 记者朱军备 通讯员沈杨雁 许东柯 夏瑜)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