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宁波籍版画家蓝湖:我对故乡的大海有着深深的眷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09月09日 09:38   【 】 【打印

  蓝湖版画作品《太阳初升》

  人物名片:

  蓝湖,原名林祥生,1941年出生,浙江象山石浦人。浙江美协会员。从事版画创作,以石浦渔港题材为主,用版画记载了石浦渔港50年的变迁。

  为庆祝第15届中国开渔节,8月30日起,组委会在宁波美术馆举办蓝湖的个人画展《渔港记忆》。

  记者:您的画展《渔港记忆》主题很明确,是为庆祝第15届中国开渔节而举办的,听说这批画大多创作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蓝湖:我没有想到自己50年前的作品到现在可以被挖掘出来,被大家认同,更没有想到的是在宁波美术馆以如此隆重的方式与观众见面。

  我生活在象山,这些关于石浦渔港主题的画作能够被组委会重视,我想一方面,是地方文化的挖掘,我画中的很多情景和东西,如今都已经没有了,但这些是地地道道的传统渔民生活的一部分。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这些创作素材就等同于艺术的养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东西都消失了,等我们回头去找自己的地方文化时,往往只剩下残缺的记忆。

  对我来说绘画是我年轻时候的梦想和记忆,是我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记者:一个画家对表现对象的选择,与个人的人生经历和审美趣味有极大的关系。发现您特别喜欢画渔船?

  蓝湖:海明威说:“我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海、一条真正的船和真正的鲨鱼。”启航的渔船沿着海岸线,踏着波浪,追逐海鸥的行踪,勇敢地驶下去,胸有成竹地书写着“老人与海”,我为之感叹,为之震撼。这是我画过的场景,这些文字也是我自己写的。我自幼生活在象山石浦,虽然我不是渔民家庭出身,但我长期受到海风的熏陶,对长年与风浪搏斗的渔船,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我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因而与那历经沧桑的渔船产生了共鸣,我把个人的情感投射到渔船中去。在我的作品中,我是把渔船当作自己的化身,作为一个人来描绘,用渔船观照人生。正如石涛说的“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仿佛,“船”就是我,我就是“船”。

  其实画中的一些渔船现在都没有了踪影,如今我们看到的基本上是铁船。在我眼中,比如画中的“大捕船”是浙江舟山、象山地区渔民使用的一种渔船,船头酷似大黄鱼,洋溢着生命的灵气。其实,在渔民的心目中,渔船的确是有习性,有脾气,有生命的,它们与渔民相濡以沫,共生死,同患难,齐悲喜,度过了跌宕的一生。大捕船的造型真是美到极致。它包含了几何结构、流体曲线、色彩美感的多种学问。船体线条流畅,外形均衡得体,以致达到了偏长而嫌瘦,偏宽则嫌肥,稳重而不刻板,飘逸而不轻浮的地步。爱船和懂船的人一眼望去,真有一种强烈的美感享受。

  还有,渔船回港往往成群结队地停泊,但却是随意无序的。是潮水的流动把它们排列成整齐划一,这是自然规律,是造化创造了美感。这个时候,只要你有胆量走过狭长晃动的跳板,登上第一条船,便可以从这船跳到那船,跳遍这连批的船群,似在一片浮动的陆地上。身处其中,直面渔民生活的角角落落,生动的素材让人流连忘返。

  记者:张远帆教授评价您的画风特别朴素实在,就像泥土和水。

  蓝湖:作为生长在渔港的孩子,对故乡,对大海,对渔船,对渔民,以及一切以海为生的劳作,我都充满着深深的热爱。渔港哺育了我的童年,我对渔港透露出来的各种信息不仅熟悉,而且十分眷恋。我想在画面中表现的不仅是对象的轮廓曲线,更希望释放出它浓厚的生活气息。当年我以自己满腔的热情,描绘了一大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石浦渔港的繁忙景象和风物人情的写生素描,我经常在大金山坡踯躅,从不同的视角,揣摸家乡石浦的体貌。在我的印象中,她是蜿蜒曲折、凹凸起伏、立体丰满的。山在城中,城在海边,港湾迂回,岛礁星罗。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这座海边小城成为闻名遐迩的东海渔港。千百年来,小城演绎着世代渔家耕海打鱼、击风搏浪、喜怒哀乐的故事,一幅幅“何处海连山,渔舟去又还”的画面,将我们带回到历史的记忆之中……

  也许今天看来,那些建筑风貌陈旧落后,画中的人物粗陋刻板,一点也不时尚,但是它们依然让我深深地感动。因为这些泥土和水一样朴实的东西就来自生活,来自这片我热爱的土地。

 [1] [2] [3] 下一页
稿源: 宁波晚报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