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同名同姓的人不少,但身份证号被冒用,继而“惹”上官司的却很少见。但是,宁海的邬某恰恰就给赶上了。
邬某现年30岁,在当地社区工作,家庭幸福。日前,她莫名奇妙被卷进一起借贷纠纷中,还被误当成了另一名被告的妻子。
据原告陈某称,2010年7月,邬某向她借款20万元,并出具借条一份,借条上注明了邬某的身份证号码。邬某的丈夫李某则作为担保人,将邬某的车辆及车辆按揭贷款协议书提供给陈某作为担保。但陈某借出钱后不久,李某就以临时用车为由,将车辆开走,之后便一直未交还。借款到期后,邬某和丈夫李某一直未予归还,故陈某将两人告上宁海法院。
庭上,邬某无奈地表示,借条上的身份证号码确实是她的,但她的丈夫不是李某,也根本不认识原告陈某,还有借条上的签字和手印也绝不是自己的,而且陈某提供的车辆信息与邬某自有的车辆也无法对应。
对此,陈某也始料未及。她说整个借款过程中,邬某确实从未出现过,都是李某出面将写好的借条交给她,她也是直接将20万元的借款给了李某。当时她只知道李某有个妻子叫邬某,但从未核实过借条上邬某的身份证信息。邬某当庭提出对借条上的签名和指纹申请司法鉴定。结果显示,借条上的签名和指纹确实不是诉讼中的邬某所留。
此时,案件中最为关键的李某却早已下落不明,他是如何取得这位邬某的身份信息继而李代桃僵,法庭也无从了解。目前,该案已被移送公安机关侦查。
在民间借贷案件中,部分借款人在签名时将姓名写成谐音或故意写错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当事人未认真核实借款人姓名、身份信息等现象也普遍存在,从而导致诉讼主体不符,原告不得不撤诉或核实后重新起诉。法官提醒市民应认真核实借条,切实保障自身财产安全。(宁波日报 记者单玉紫枫 通讯员金萍 慧慧)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